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掀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热潮。1985年4月,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时任副县长王珍明、丁文勇和县教育局局长陈春旭组队,专程前往昆明看望慰问在昆就读的大中专学生。 与此同时,县里安排我带队到广州参加由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民俗摄影展览,并联系印刷《中甸风光》画册的相关事宜。4月6日下午3时许,王珍明副县长打来电话,要我参加县里慰问在昆大中专学生的座谈会。王副县长说:“听说你还在昆明,请你代表县委参加慰问在昆大中专学生座谈会,地点在省民委招待所。”我说:“我另有任务,请你们全权代表。”他又说:“你是县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组长,看望慰问大中专学生,你这个组长恐怕义不容辞。”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听他这么一说,我只好答应前往。 当我到达省民委招待所与慰问团成员见面后,两位副县长谦虚地说:“请你代表县级四套领导班子给参加座谈会的大中专学生们讲话。”我有点难为情:“临时赴约,没有准备,还是请你们讲吧。”几经推辞,还是拗不过他们,我只好又一次应承。座谈会安排在省民委招待所餐厅,由王副县长主持,王副县长首先介绍说:“禹中玉同志是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又是县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组长,现在请他代表县级四套领导班子给大家讲话。” 时隔33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记得当时我这样给大中专学生们说:“我只读过初中,不在知识分子之列,但我很渴望知识,很羡慕有知识的人。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大中专学生,都是具有中高等知识的人才,所以我很羡慕大家。目前,我们面临既缺人才又缺技术的问题。县里拟出一本彩印风光画册,但省内还没有彩印技术,派我到广州联系彩印商家,制作画册,这在县里乃至全州尚属首次,因此,县里极为重视,为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建议,今天上午我到省委宣传部,请领导和专家们看图审稿。看过图片,领导和专家们赞不绝口。他们说‘这么漂亮的地方,一定要争取到实地看看。看得出摄影专家们相当期待。’” 介绍完这些情况后,我说:“同学们!家乡之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是啊!中甸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有诱人的人文环境,这些都是有待开发的极其宝贵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秀美山川大作文章。家乡确实很美,但却是一个偏远落后的贫困县,建设家乡、改变落后、摆脱贫困的任务很艰巨。建设家乡,前提是有一批热爱家乡的人。我想,同学们虽然离开家乡来到省城,但热爱家乡的情怀不会改变。当然,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仅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知识,需要人才。在座的同学们都是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才,是贤士。有句话说得好,叫‘求贤若渴’。期待大家学成归来,为建设家乡献计出力。建设团结、进步、文明、富裕的新中甸,寄希望于大家。 话音刚落,有几位同学站起来兴奋地说:“我们的学业快完成了,我们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有决心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家乡。” 为了不铺张,招待大中专学生的晚餐都很简单。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吃得有滋有味。吃罢晚餐,大家意犹未尽,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有几个女大学生端着酒杯来到教育局长陈春旭面前说:“我们不会喝酒,让我们以茶代酒敬局长。”又说:“我们是云师大的,毕业后想回家乡加入您的队伍,不知您欢迎不欢迎?”陈局长连声说:“欢迎、欢迎,刚才部长不是讲了吗,求贤若渴,你们回来投身教育事业,我们巴之不得。”有的同学端着酒杯,走到两位副县长面前边敬酒边说:“我们是学经济的,毕业后想回来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有的说:“我们是学理工的,想回来为家乡的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出把力。”有个同学走到我面前说:“我是学艺术的,家乡有如此秀美的风光,我要用我的艺术之笔为家乡锦上添花。”我说:“你有这样的志向很好啊,欢迎你回来圆你的艺术梦。”有个同学对王副县长说:“王副,我是学管理的,回来以后,我来当您的左膀右臂。”王副说:“好啊,希望你们能有所作为。”莘莘学子们都一一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报效之志。那次慰问活动在中甸籍的大中专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是一次既俭朴又热烈且特别有意义的慰问,至今令人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