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一的教育,特别是对于我们香格里拉实验小学这样的走读学校,更是如此。孩子的学习需要老师的辅导帮助,更需要家长的监督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的一生。 香格里拉实验小学属于城区走读学校,目前有600多名学生,其中95%的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和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的文化程度不高。就我们班49名学生来说,父母是单位职工或一方是职工的有5人,周边农村2人,其他41人都是进城务工的本地农村学生和外籍生。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理解就是把孩子送进学校即可,其他都是教师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情况,我特地在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做宣传教育,告诉他们小学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最需要家长陪伴的时期,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让每一位孩子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重视。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每个学期至少两次的家长会是不可少的。每一次的家长会,我都会尽量介绍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要求和不足尽量在私底下交流,这样的家校交流会才开得更有意义。家长们也更愿意和我交流,对教师也更加信任,更加支持相关工作,这样形式的家长会赢得了家长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教育要以爱当先,这其中不乏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爱,更应走近孩子,走进孩子们的家,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从2019年的1月到3月,历时几个月,我走进班里49名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年前的家访主要以辅导学生作业为主,我最先从我们班的后进生开始到每家指导作业。走进孩子们的家,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情况,与孩子和家长交流、反馈,以此来激励孩子。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家,才更让我领悟到孩子们是多么地了不起。进城务工的家长多数没有时间来管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都是靠自己自觉学习。有些父母在放学时把孩子接回家,又把孩子关在家里,自己再出去工作;很多孩子家都租住在空心砖砌成的小屋里;甚至有的孩子家租住在几块木板随意搭成的小屋里,大栎树圆柴就是孩子的书桌,孩子面带笑容在那“书桌”上写家庭作业的姿势深深地打动了我。走出孩子家,我泪流满面,我为曾经因孩子把作业本弄脏责备过他们而自责。期末考试后开家长会时,虽只走进了25个孩子的家,但我还是给全班每位孩子找了各种理由每人发了一张奖状,每位家长和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了。 年后,我在开学之前走访了剩下的16家。因为看到王崧舟老师的文章《接纳你的孩子,就如他非常完美》,这次我的家访以家长夸夸自己的孩子为主,正如王老师所说,多数家长都说不出孩子的什么优点,在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调皮捣蛋。为此我又和家长交流,把王老师的这篇文章分享给家长,用王老师“世界上总需要一个角落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孩子,包括他所有优点和缺点,而你就是孩子的那个角落”与家长们共勉,也告诉他们我也愿意成为孩子们的那个角落。期间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们的寒假作业做得不好,日记没写完。我告诉他们,学校统一要求的作业完成了就好,让学生锻炼的每天一篇日记可能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只要孩子们在这个假期里快乐地玩耍、开心地和老家的伙伴们游戏,这些就是最好的收获。在城里上学的日子,多数孩子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重复而单调的生活,没有多少尽情玩耍的乐园,他们的童年没有我们的童年那般自由、快乐,所以假期是孩子们回到乡下体验自由、奔放的时光,我怎能全全剥夺掉呢?在新学期里,多数孩子开始每天书写日记了,在孩子们的坚持中,我也收获了他们的进步。 开学不久,应学校的要求,二年级四班的8名孩子分到了我们班。向原二(4)班的老师了解到,其中有位男生的家长时常以各种理由不接送孩子上下学和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新同学来的第二个星期一,上课铃声响了还不见那孩子来上学。我赶紧给孩子的父亲打电话,他却找各种理由搪塞。我告诉那位父亲,孩子在新的班级里进步很快,千万不要落下他的课程,请尽快让孩子来上学。后来那孩子的父亲穿着睡衣把孩子送来了。那个周末我再次走进那位孩子家辅导作业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的父亲对他不够耐心,我再次把王老师的文章分享给这位父亲,请他接纳这么一位不需要父母接送的勇敢的孩子。自那以后至今,男孩再也没有迟到过,更没有请过一天假。 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又召开了一次家长会,结合家访的情况和王老师论点的启发,以班上优秀学生杨华涛举例:在我与杨华涛的妈妈交流中,发现杨华涛的妈妈很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的永远是鼓励而不是责骂。我再把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母亲鼓励孩子成就了孩子的故事分享给家长,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如老师一样看到和认可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接纳孩子的缺点,也向家长们承诺自己愿意成为孩子的那个角落。 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我们老师发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维护每一位孩子及家长的尊严;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家去了解孩子,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家长参与其中。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利的教育活动都能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这样的关系会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园中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