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离开家乡,离开迪庆,我的想念不曾停止。想念梅里雪山的皑皑白雪,想念纳帕海的层层涟漪,想念独克宗古城的皎皎月光,还有“飞马”脚下香格里拉老阿妈的吆喝声…… 每当夜深人静时候,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总难免热泪盈眶。于是,我在这偌大的北京极力寻找每一个属于家乡的痕迹。 一个月前,听学长说,要我们去参加北京·第三届香格里拉文化论坛暨第34届在京迪庆老乡座谈会,我高兴极了。我想到可以见到和我一样在北京读书的迪庆人,还有许多在京工作、生活的迪庆前辈们,满心欢喜。 4月20日是谷雨,今年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春雨绵绵中,在京迪庆人欢聚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或许是因为心怀期待,觉得这一天的清晨比往日来得更早,前往聚会地点时一向会晕车的我竟丝毫没有不适感。 听到熟悉的家乡方言,看到老乡们的笑容,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心生温暖。这一天,是我们所有迪庆在京老乡欢聚一堂的日子,更是在京迪庆人共同探讨、学习、交流以及传承和弘扬香格里拉文化的吉祥之日。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香格里拉文化论坛的讲演部分,由迪庆在京的老中青三代人讲述属于香格里拉人的故事,展示多彩的香格里拉文化。 冯智叔叔,来自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他戏称今天是一场迪庆在京的大老乡、中老乡和小老乡们的文化盛会。他在《用多维视野立体思维分析云南藏学优势与地位》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提到,迪庆位于滇藏川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历朝历代的发展造就了迪庆独特的藏文化,这种文化既是藏族的,也是多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因此,迪庆藏学是自然、社会、人文综合发展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立体性的特征,我们要用多维视野立体思维分析迪庆藏学。他还鼓励我们积极培养对藏文化的热情,要充分利用北京优秀的文化平台和资源充实自己,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深入了解藏区文化,进而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次林央珍姐姐,来自香格里拉市东旺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也是我的学姐。在我心目中,她是温柔的,却拥有着渗透在骨子里的坚强。她以《一个来自迪庆的语言学人》为题讲述了自己从本科到读博的经历,希望迪庆在京的学弟学妹们充分享受北京的文化氛围,在最美的时光里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现,维西县施根登村人,今年83岁高龄,是一位可爱的老乡、可敬的长者,我应该尊称他为吴爷爷。主持人扎西顿珠叔叔提到一件小事,让活动现场的每个人深受感动:一年前的第二届香格里拉文化论坛上,吴爷爷就主动请缨要为论坛做贡献;此次准备本届文化论坛,吴爷爷从卢沟桥花费几个小时乘公交车来到复兴门,与主持人共商演讲内容。回去时,主持人要送他,吴爷爷却说了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现在是上班时间,必须好好上班,才能对得起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中国共产党。”以此深感吴爷爷对祖国、对党的一片赤诚。他在题为《走出大山》的演讲中提到读书时的艰苦环境,让我深感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但这幸福也来之不易,是老一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吴爷爷现场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故乡感怀》,热切而真挚。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倾听迪庆新发展新变化,由迪庆州驻京联络处副主任益西拉木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还观看了纪录片《辉煌成就60年》。迪庆的发展进步,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阵阵掌声是迪庆儿女对家乡的新期盼,声声呼喊是迪庆儿女对家乡的眷恋。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对文化论坛的继续和延伸,进入在京迪庆人欢歌、欢舞等民族民间文化展演的时刻。舞蹈《吉祥迪庆》《金色迪庆》跳出了迪庆儿女的激情,长袖飘动似松赞林寺上空的五彩霞光;《卓玛》舞出了迪庆姑娘的柔情与动人;诗朗诵《一片丹心铸华章——赞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松谋活佛》表达了在京迪庆人对先辈的深沉敬意;诗朗诵《远方的远方是故乡》读出了在京迪庆儿女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热切思念;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出了迪庆学子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要感谢众多在京迪庆前辈们的精心组织,让我们离家千里的学子们在春天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笔至此处,虽然北京已经是深夜,但我又想起您——我的故乡迪庆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