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建立后,开始着手搜集书籍,国家藏书日渐增多。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国家藏书目录《中经新簿》中著录的书籍多达29945卷。但是,西晋立国不久,先有延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公元311年,刘聪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数十年的大动乱连绵不息,政府藏书“靡有孑遗”。后来,东晋著作郎李充以《中经新簿》中的书籍目录检校国家藏书,已经是十去其九,见存者不过3014卷。 东晋后期,社会动荡,干戈不息。晋怀帝时,士人们大批逃往江南,从中原地区带去了一些图书。公元417年,刘裕消灭羌族人建立的后秦攻占了长安,流落在中原的图书又都归于南朝。公元421年,谢灵运编撰《四部目录》,著录的书籍64582卷,60年后,梁武帝萧衍攻灭南齐,“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 公元549年,侯景叛乱,烧“东宫图籍数百厨(即‘橱’)”。后来,梁元帝派大将王僧辩等平定叛乱,将幸存的文德殿藏书及公私典藏共7万余卷运到了江陵。5年后,西魏大将于谨、杨忠攻江陵,梁元帝见江陵城将陷,“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14万卷(包括文德殿藏书)”,并说:“读书万卷,尚有今日,是以焚之。”意思是说,我读了那么多的书,还被别人打败了,要书有什么用,所以我要把书焚烧掉。江陵城破,魏军于余烬中收拾残遗的书籍,所得仅4000卷。 公元581年,隋文帝接收周朝的书籍15000卷,以梁朝的书籍目录检校,只得其半。公元583年,秘书监牛弘上书,指出国家藏书亟须扩充。隋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诏求书,说是谁若能献书一卷,就赏绢一匹。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公元588年,隋朝灭了陈朝,隋朝大将高颖接收陈朝的书籍。隋炀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的藏书,在继续征集书籍的同时,增补学士官120人,专门从事修撰新书。《唐书·艺文志》中说,随朝藏书最盛时,有37万卷。以后,经过校定,除去重复的书籍,尚有77000卷。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于公元616年逃往江都。618年,隋朝的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37万卷图书经兵火后“其目中并无一页传入后代”,全部焚毁。 幸运的是,隋朝除了江都的藏书之外,洛阳尚有8万卷的书籍副本。公元628年,李世民攻占洛阳,派人押运这些书籍沿黄河西上,想送到长安,结果“皆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这些藏书大多被水冲走了。 唐朝从汉高祖时已开始收集书籍,以后的唐太宗、唐高宗继续征集书籍。公元719年,唐玄宗“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写定“两都(即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唐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唐以前书籍53915卷,唐朝学者自著书28469卷,总计8万余卷,蔚为壮观, 唐朝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家藏书瞬间被焚毁,史书上说:“(安)禄山之乱,两都覆灭,乾元旧籍,亡散殆尽”,“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 在“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以千钱购书一卷,并设立拾遗史到江南寻访书籍。唐文宗时,“搜访遗文,日令添写”。公元836年,唐朝的国家藏书又达56476卷。可是,4年后,黄巢领导的农民军攻破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 宋朝对于书籍的征集也很重视。公元966年,宋太祖下诏征募遗书。后来的北宋每一个皇帝都倾全力搜集书籍,规定凡献书者,不仅能得到优厚的赏赐,而且有可能被授以官职。因此,当时民间献书的热情十分高涨,政府藏书的增长极为迅速,共6705部,73877卷。宋朝学者洪迈考证,宋太宗时辑成的《太平御览》中引书就达到了1690种。然而,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北宋的京城汴梁,“即取秘书录”。第二年,金朝扣压宋钦宗为人质,索取北宋的全部藏书及印版。两个月后,宋朝的援军云集京师,金军仓皇北还,“秘阁图书,狼藉泥中,书史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书籍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命令秘书省负责重建政府的藏书,并“屡下搜访之招”,给献书者优厚的赏赐,“自是多来献者。”公元1177年,南宋政府命人编制的《四库书目》中,著录图书42817卷,到宋宁宗时,补进14943卷。南宋末年的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战乱中,南宋的书籍尽皆被毁和散落。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由大规模征集书籍而进行焚书。先是在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下圣旨征集书籍,公元1774年,各省运抵京城的书籍已达万余种。这时,乾隆皇帝突然下达了焚书令,表示要将有违碍朝廷字句的书籍“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并告谕满汉官员,见到诋毁本朝的书籍,要“共知切齿”,对搜集到的书籍要“细加核查”。乾隆皇帝的焚书一直延续了近20年,被禁毁的图书有300多种,7万部以上,书籍被毁极其严重。 古代书籍遭遇的厄运对于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极大的打击,明朝学者胡应麟说:“图籍(书籍)废兴,大概关系国家气运,岂小小哉!”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令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