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适 在旧中国漫长的岁月里,迪庆境内无一寸公路,“山谷险阻,骡马肩舆”即是当时交通运输的真实写照。一条运行千年的茶马古道,翻雪山过草地,靠船筏溜索渡江河。落后的交通制约着迪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太阳光辉照雪山。1950年5月,迪庆三县相继解放。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遵照毛泽东主席“一面进军,一面筑路”的指示,组成滇藏公路局,动员民工、军工近3万人,动工修筑从大理市下关至西藏芒康全长714公里的滇藏公路。1951年10月,从下关至巨甸252公里路段贯通。一年后,又修通巨(甸)维(西)马车路86公里。巨维马车路实为汽车单行道,从此,汽车开进了横断山深处的维西城。至1952年9月,马车路已延伸50多公里到岩瓦。滇藏公路拟沿澜沧江进入德钦。1956年,中央批准滇藏公路重新选线,从中甸经德钦进藏,维德路停工。 1956年8月27日,丽(江)中(甸)公路上马,民工、军工最多时达1.59万人。经过20个月苦战,全长147公里(从白汉场到独克宗)的丽中公路竣工。金沙江鲁南渡口以人力脚踏缆索式单渡船渡运汽车。 1958年6月1日,中甸县城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庆典,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铁马”的藏族同胞们载歌载舞欢迎满载货物的108辆汽车隆隆驶进古城独克宗。这条初建为六级的简易公路后经多次改造,至1976年全线铺设了柏油路面。1971年6月,鲁南渡口修建了长232.23米的继红桥,结束了江水暴涨渡船停渡的岁月。1993年上游16公里处松园桥开工,时任云南省长和志强出席开工典礼,并为大桥奠基。全长265米的松园桥取代了继红桥,时为云南省内单跨最大的钢混箱型拱桥。 丽中公路通车后,重新组建的工程六处7000余人继续修筑中德路。这条全长183公里的六级路,平均展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以长为112米的钢索吊桥(伏龙桥)跨越金沙江,翻过白马雪山到达德钦县城阿墩子。公路最高点海拔4230米,为云南公路之最。1959年9月中德公路通车。此后,国家投资拓宽改造。1995年,又投资资金1414万元,完成白马雪山阴坡改阳坡工程,大大缩短冬季雪封山时间。在伏龙桥上游百米处新建钢混矩形拱桥一座,载重量从原桥10吨增至20吨。 讲到伏龙桥,让我想起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不得不穿插文中: 1959年7月10日,伏龙桥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通桥典礼。这是一件足以载入迪庆交通史上的大事。当天,沿江两岸数千藏民赶来参观。当时在现场的一位姓张的技术员(祥云人)后来向我讲起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流着热泪,在老伴搀扶下在桥上走了一趟又一趟,久久不愿离去。我想这一对老夫妻定是在回忆青春年少时曾被大江隔断的爱情。那时若是有桥,他俩何必经受那么多年的精神折磨?张技术员讲的故事令人感动,我写了一首题为《彩虹》的小诗赠送他。原诗抄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