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到了核桃采收的季节,今年会不会又像往年一样出现核桃落满地,群众不愿捡的现象呢? 我的家乡——维西县康普乡念里米村王树上组坐落在碧罗雪山脚下,在色彩斑斓的秋色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漫山遍野、连绵不断的核桃林。 而我已20多年没有捡拾过核桃了,很想吃吃自己捡的核桃榨出来的油。正好十月假期,可以回乡捡拾核桃,寻找童年的记忆。 近两年来,核桃产量大,价格回落,干泡核桃每市斤3至5元,铁核桃每市斤1.2元至1.5元,所以,农民群众不像过去那样,核桃还不没成熟就忙采收,集中用竹竿采收泡核桃,铁核桃等到自然掉落或摇一摇后再捡拾,甚少出现“白露到,竹竿摇,遍地金,扁担挑”的现象。 昨夜下了一场雨,而早晨随着天光渐亮,天渐渐放晴——这样的日子是捡拾核桃难得的好日子。 清晨,我背着背篓,穿过小路,到记忆中最大的核桃林捡拾昨夜被风雨打落的核桃。 到达核桃林时,未出现想象中“核桃落满地无人捡拾” 的现象,在我小时候玩耍过的、长满荆棘的百年核桃树下,放着一堆用杂草覆盖的核桃果,看来我来晚了,刚刚有人来捡过了,况且是捡的核桃太多,一次背不完而堆放在树下。 我又走到另一棵树下,我记得这是一棵泡核桃,树龄近80年,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我们村唯一的一棵嫁接的核桃树,是由我走南闯北的大爹嫁接的。那时候,没有人会嫁接核桃树,所以在我记忆中,这件事曾经是我爷爷向人炫耀的资本。不像现在,棵棵泡核桃都是嫁接而成。 很不凑巧,今天这棵核桃树也刚刚被打过了,未蜕皮的青核桃放在蛇皮口袋里,整齐地码在树下,并盖着核桃叶。 我哑然失笑,我最亲爱的家乡人,还在沿用这种古老的野外存放东西的方式,从来不担心被人偷走。 正想着,一位穿着红衣的中年妇女从玉米地中间的小路钻了出来,哦,原来是隔壁阿嫂。 “阿嫂。” “有核桃吗?捡到了吗?” “才捡到二三十个。” 阿嫂笑着说:“这里离村近,捡的人多,你想捡的话,到远点的地方去,现在核桃不值钱,远点的地方没人捡。” “不值钱也可以榨油吃,为什么不捡。” 我有点不理解村民的做法,觉得核桃油是很好的食用油,无添加剂、无农药,核桃捡了不一定马上卖,也可以榨油。 “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年轻人有的忙着收包谷、挖药材,有的给人打工,打工一天最少有100块的收入,还包吃,捡核桃一天挣不了100块。”阿嫂说,她是年纪大了,打不了工,闲着也是闲着,才在房前屋后捡核桃,要说榨油,她家前年的核桃还没有吃完。 “现在几乎都不打核桃吗?”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捡核桃一定要去人家打过的树下捡,一般还没有打过的都不允许也没有人去捡。 “有些泡核桃打,像这么大的树,还是叫它自己掉落再捡,不敢冒险上树,也不敢请人,发生点意外,划不来。”阿嫂说,现在生活好了,农民也很注重安全,很难请到上树打核桃的人。 一边聊天一边用镰刀挑开杂草,寻找核桃。一上午过去了,我的收获不大,只捡到了三四斤核桃。 下午,我听取邻居的意见,沿着进村水泥公路继续我的捡核桃工作。 进村公路上,特别是零散小核桃树下掉落的核桃最多,村民一般到核桃林集中地或者大核桃树下捡,而我反其道而行之,效果很明显,到下午四时,我已捡满整个篮子,让隔壁家的摩托车帮我拉回家去。 我从小学五年级离家到县城上学至今,已过去30多年,期间,每年春节也回家过年,看望父亲,但都来去匆匆。时逢秋收时节,我亲身经历捡拾核桃的过程,其感受非同一般,既在一同劳动中感受党的惠民政策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后,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也感受到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对乡亲父老依然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传统而欣慰。(余丽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