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乡多能人 托起一片天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1 10:05:54

——记寸发标和他的民族工艺品

●杨增适

在藏区旅行,无论是繁华的拉萨古城还是偏僻的牧区小镇,都能在商品柜台里见到陈列有序的金属茶具、酒具、腰刀和各种饰物。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造型高雅别致,制作独具匠心,融藏族风格与白族特色为一体,极受藏族群众和中外游客的欢迎。当问到它们的出产地时,身着藏装的老板定会用流利的汉语回答:“云南鹤庆新华村!”

我长年生活和工作在雪域高原,每当听到藏胞对家乡的赞许,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曾发下誓言,一定要找机会走访新华村。

新华村,在我幼年时的心灵里就有美丽而神奇的印象,懵懵懂懂记得称这一带为“石寨子龙潭”“母屯海子”“教场坝”等。成年后离乡外出工作,常在各种媒体上见到隶属于草海镇的“新华村”,方晓得在这一马平川大约280多万平方米的地域内,泉潭众多,湿地面积广大,故民间有这些笼统的称谓。2001年撤乡设镇,正式命名草海镇。其中新华村在草海镇16个村委会中白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73.4%,这里人文景点较多,文化氛围浓厚,更以“小锤敲过一千年”的金、银、铜、铝民族工艺品而闻名遐迩。

那年,我到鹤庆办事终于了却了萦绕心头多年的夙愿。在县文化局小段的陪同下,我参观了这个集自然风光、白族风情和民族工艺为一体的白族村寨,还拜访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骄子”的寸发标师傅,从此,与他成为了朋友还多次到他家做客。

早在明清时代,新华村就以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加工业发达而蜚声海内外。产品玲珑剔透,匠心独运,民间传说因有太上老君仙授,世间才有此等神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创新,新华村农民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从包装、质量到规模、档次都跃上了新台阶。全村已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和“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生产格局,能生产民族工艺品上百种,产品在省内外特别是藏区享有盛名,还远销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泰国、缅甸、越南、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传说中的神话变为现实。2000年,新华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01年7月被评为国家2A景区;200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5年建成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石寨子广场和中国首家银器博物馆——云南银器博物馆。兴一业带一村致富,家家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新华人告别了昔日的贫困封闭,成为全县第一个州级小康村。

新华多巧匠,首推寸发标。小寸16岁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外出谋生也当上了“小炉匠”。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之他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了新华村小有名气的“师傅”,受到乡亲们的尊敬。1987年,年仅25岁的寸发标,凭年轻人的闯劲和精湛的技术,带领7个伙伴远行西藏,在拉萨开设了民族工艺品加工作坊。从此,这个由白族工匠组成的劳动群体,在世界屋脊为民族兄弟奉献着他们心血汗水凝聚而成的艺术珍品。嵌镶着绿松宝石的金戒指,镌刻着吉祥图案的银腰带,纽丝均匀的手镯,花纹细腻的项链,双龙盘绕如活的佩刀,还有寺院专用于诵经祈祷的响铜大小法号……这些工艺品很快在日光城占领了市场,赢得当地藏胞和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客人的青睐。

耸立在拉萨近郊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金顶辉煌,珠宝耀眼,红楼巍峨,铃铎冷然,是勤劳聪慧的西藏劳动人民的艺术杰作,是藏民族博大丰厚的历史宗教文化的象征。面对这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年轻的艺术匠人难以控制激动的心情,寸发标决心为布达拉宫造像。多少个白天夜晚,寸发标在宫墙下驻足沉思,如何才能把布达拉宫表现得神形兼备?经历了无数夜以继日的思索,一幅佛光四射,日月争辉的古博神宫蓝图跃然脑际。1989年,寸发标精心设计制作的铜雕“布达拉宫”诞生了,被西藏自治区出访美国的代表团选为礼品,赠送给美国政府。

在地球的顶端,在远古人类的发祥地,艺术无需虚构,艺术就是活生生的存在。寸发标在西藏挖掘到适合于他制作工艺瑰宝的“富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在拉萨一干就是八年。这八年,是他艰苦创业的八年,更是他的艺术才能走向成熟并日臻完善的八年。凭着一个艺术天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凭着一个民间工艺传人独有的悟性,如春蚕破茧而出,他开始设计制作不失民间传统风格却又透射出时代气息的别开生面的民族工艺品。用纯银、白铜、紫铜为原料制成的九龙壶、净水瓶、藏刀,还有银包木碗、长命锁等,集民族工艺品、生活用品、礼品为一体。人们爱不释手,争相购买。“标祥”牌系列酒具更以高雅华贵的造型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受到专家们的好评,被云南省博物馆和西藏布达拉宫收藏。寸发标在拉萨享有很好的声誉,成为西藏电视台和西藏日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的新闻人物。1994年后,寸发标和他的伙伴们相继返回家乡,“标祥”牌产品却在西藏安家落户,信誉与日俱增。在新华村,不时能见到藏商千里迢迢赶来找寸发标订货。寸发标广招门徒,扩大生产,生意越做越红火。与此同时,新华村出现了更多的家庭作坊,“叮叮当当”的响锤声昼夜不停。新一代匠人还把工艺产品和技术带到迪庆、甘孜、昌都等藏地,开设门市和作坊。势头强劲的民族工艺品加工业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新华人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托起一片蓝天。

1999年,寸发标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高级美术师”。各级领导和旅游团队还有外国朋友一拨拨慕名前来新华村参观他的家庭作坊与他合影留念。寸发标还被云南民族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常到昆明为大学生们传授技艺,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获得学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当我问他授课内容时,他边讲边画藏传佛教“吉祥八宝”。吉祥八宝俗称八瑞相,藏语为“扎西达杰”,具体指的是法轮、白螺、宝伞、胜利幢、妙莲、宝瓶、神鱼和吉祥结等八种吉祥物。研究藏学的朋友说,八瑞相显示了藏民族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性。由此看来,寸发标称得上是个“藏族通”。他在吉祥八宝里看到了藏族,在藏族身上读懂了吉祥八宝。藏胞们膜拜顶礼的“扎西达杰”已被这位艺术大师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我在迪庆工作时,曾听研究藏学的专家王晓松对寸发标的夸赞:一个出生在水乡农村的白族子弟,竟能如此熟谙雪山高原藏家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令人敬佩!

如今的寸发标已迈进花甲之年。生命有尽头,艺术无止境。他在民族工艺领域的探索并未停步。徒辈们创造的业绩继承了师傅的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先祖血脉代代传袭永不泯灭——做事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便是寸发标们“新华无假货,匠师无骗子”庄严承诺的根基。

1300多年前,唐蕃友好,唐王许亲,文成公主作为汉藏人民的友好使者,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远嫁松赞干布。公主带去的大批工匠,为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成公主进藏的功绩,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寸发标和他的伙伴们,把精巧的工艺品和高超的手工技艺带进西藏,他们走的正是先贤们用生命和热血开拓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文明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华村的白族乡亲们功不可没。

文章结束,意犹未尽,聊凑小诗七言四句:

白乡珍品耀天星,龙腾虎跃新华人。

仙翁炼丹炉安在,惟见瑶池八卦景。 


责任编辑:实习生 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