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春运”情结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4 10:39:27

回家,永远是中国人的过年情结。乡愁也叫春运,归心似箭的游子乘着各种交通工具,一路唱着《常回家看看》动人的歌,回到他们日夜思念的地方。这条路,也许有风、有雨、有雪,尘土飞扬,但是在游子们的心中,它却是最美的风景。

中国人向来有除夕团圆的传统,外出的家人都要在除夕前返回,“春运”也就随之诞生了。今人春运回家难,古人春运回家更难。相比今天,古代交通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坐畜力车或者坐船,千里迢迢回一次家,动辄耗费数月,很多出外游学、经商、为官的人几年都不能回家一趟。而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是一年胜过一年,催生出了唐诗里众多的离愁别绪与一江春水,跨越千年的时空,引发一代又一代游子的共鸣。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除夜宿石头驿》中将自己除夕夜滞留他乡的寂寞苦涩描写的淋漓尽致。本是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却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诗人只有苦笑与酸辛。愁苦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诗人作诗,多半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本是思乡情切,加之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被诬拿问,愁肠百结,郁结于心,其诗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自然不难理解了。

除夕之夜,唐代诗人高适也是彻夜难眠。在举国共庆团圆的日子里,如今的我们还可以看春晚,玩微信,抢红包。他却独自一人旅居客店,想着千里之外故乡的热闹景象,心中难免涌出万千感慨。“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大诗人白居易也曾遭遇古代春运,无法回乡过年。“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年岁无情地销蚀着旅人的容颜,所见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悠悠乡愁,失意江湖壮志未酬,新年里只好上庾楼消愁解闷。

王维自状元及第后,便在京城出仕,后又在济州、凉州等多地为官,苦于路途遥远,鲜有机会回到故乡。但故乡的人和事,诗人一直记挂于心。当有乡亲来京时,他便迫不及待地追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可是问什么好呢?“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咋一看,如此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新年作》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春运伊始,别人都归家了,在潘州(今广东茂名)担任南巴尉的刘长卿却没法赶回去团聚过年,心里那个急啊,急成了“乡心新岁切”。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那句简练的“春归在客先”——春天比我先到家,成了千古名句。

在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春运”万象,感悟传统团圆文化的魅力和诗人挥之不去的那抹乡愁,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有家的守候,有亲人的呼唤、有爱的牵挂、所以才有了漫漫春运路,长长思乡情,古今皆是如此。春运,是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回家的路,再远也不远;回家的路,再难也不难!血脉相连,这才是我们急着踏上回家之路的终极目标。(周小丽)

责任编辑:李毅宁

上一篇:飞翔的蒲公英

下一篇:在古诗里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