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香格里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2 10:56:23

●范稳

香格里拉是一座适宜于做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高度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平均海拔3400多米。缺氧除了让人头疼胸闷外,也许还会让人产生幻觉,不知今夕何夕,今朝何年。

在藏区,香格里拉的海拔并不算高,而且,该城四周森林茂密,草场绿荫,雪山环列,空气清新湿润,负氧离子绝对高于许多低海拔的城市。所谓高原反应,大多不过是来到这里的人们自己吓自己。当他们身处梦境一般的藏区风光中时,往往不敢相信人间真有如此静谧安祥的世外桃园。

不错,香格里拉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一部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词汇,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据说,后来这个名词在英语里代表“遥远而迷人的地方”,在法语中的意思是“人间仙境”,西班牙语里叫“天堂”,而在汉语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陶渊明生活过的地方。也许,它还比陶潜老人的田园更诗意飘逸。

现在我们把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的一座藏区城市命名为香格里拉市,过去它叫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更早以前这里叫建塘。它是一座弥漫着酒歌、情舞、花香、牧笛、山岚、诵经声以及浓郁藏民族风情的高原小城。就像你想象中的海市蜃楼,但它绝对真实。

藏区的地方我跑的很多了,从拉萨,到藏北那曲,藏东昌都,藏南林芝,再到后藏日喀则、阿里,都难以找出一座像香格里拉这样诗意盎然、文化多元、风情浪漫的藏地小城,它们或许在某一方面给人强烈的冲击感,但缺少一种多元的气质,由粗犷到温柔的全部过程。而香格里拉从庄严的寺庙,到哥特式的教堂,从巍峨的雪山,到绵延的草场,从澄明的雪山湖泊,到茂盛的原始森林,还有冰川、大峡谷、三江并流的雄奇景观等等。藏族人认为最理想的人居之地应该是雪山为城,江河为池,草场千里,佛土庄严。现在我们的香格里拉,一应俱全。

香格里拉市现在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藏区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通衢大道两旁用钢筋水泥仿建的藏式建筑,五星级的现代饭店,气势磅礴的坛城广场等等。半年不来这座藏区城市,几乎就要迷路。而老城就是独克宗古城,仅仅在本世纪初,它还是一座被抛弃的城市,人们都搬到新城去住现代设施完善的水泥楼房。记得是在2000年,我到老城区转悠,但见房屋歪斜,断壁残垣,人烟稀少,间或有藏族老人,驱牛担柴,从残破的青石板路上默默走过……

忆往昔,独克宗古城可是进藏的重要门户,汉地、纳西地、白族地方来的远走拉萨的马帮,都要在这里歇息、交易、换马,甚至更换马脚子。所谓马脚子,赶马人也。因为人脚和马脚,都是凭脚力吃饭。再则一出建塘,深入藏区腹地,雪山逾高,山道逾险,加之语言障碍,风俗迥异,其他民族的马脚子不一定适应。所以藏族马脚子在这里接过马鞭,继续漫长遥远的赶马之路。据说那时的建塘,汉、藏、彝、白、回、纳西、傈僳等各民族混杂,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前店做买卖,后院当客栈马厩。我曾经在一扇凋败的门坊上,依稀辨得“江西会馆”字样,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人马驮运的时代,江西是何其遥远的地方啊。当地人告诉我,汉族人来这里开矿、贩运皮货茶叶,由来已久,建塘是汉藏贸易的一个重要驿站。

可是它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衰败了,因为人们再不需要从前的那种贸易方式,公路一通,马帮的道路就越走越短了,独克宗古城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但风水轮流转,在人们到处都在发幽古情思的今天,任何一处地方的古镇,只要保存相对完好,一夜之间便发烧起来。地处藏区的独克宗古城也概莫能外,更何况它还具有藏式风情呢。据说先是一个老外租下了一幢老屋,由此拉开古城复活的序幕。过去的藏式房子,下面养牲畜,楼上住人。老外将楼下的牛棚拾掇出来,把牛槽啦马鞍啦放牧工具啦什么的逐一摆设成一种拙朴原始的美,再添设一个现代化的吧台,安放上粗糙的原木桌椅,藏式火炉,一切OK,老外遂命名为“牛棚酒吧”,没多久就暴得大名,游客趋之若鹜,“牛棚酒吧”里天天晚上人声鼎沸,歌舞洞天。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古城文化,人们这才发现古城的价值,房主纷纷回迁。2000年时我跟当地人说,丽江古城现在玩得风声水起,将来独克宗古城说不定也要发。我的康巴朋友说,那么,三万块钱,卖给你一座院子,要不要?我这人,论及生意,纯粹的秀才造反,再次眼睁睁地看着商机从眼前流过。现在建塘古城的一座院子,三十万人家也不一定卖你呢。

如今我一到香格里拉,便一头扎进独克宗古城的酒吧里,颇有些醉生梦死的味道。像许多游经此地的背包客那样,读书、发呆、做白日梦。

责任编辑:实习生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