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传家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1 13:40:30

☆马亚伟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我们民族的节日都与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厨房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好地方,很多习俗正是在厨房里,由父母教给儿女,代代相传的。这样的传承过程中,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形成了不同的家庭风貌。所谓“家风”,其实都是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我印象中,父亲和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吃苦耐劳。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总觉得没有谁比父亲和母亲更吃苦耐劳了。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姐妹。久而久之,吃苦耐劳就成了我们的家风。记忆中,每到腊八这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忙活起来。

一大早,母亲就催我们起床,说是要熬腊八粥。父亲在院子里忙着收拾柴火,本来家里冬天里煤火,根本不用烧柴火熬腊八粥,但我家每年的腊八粥是一定要烧柴火熬出来,而且全家人都要参与进来,热热闹闹的,类似今天所说的“仪式感”。父母都很重视节日,我的记忆里,那么多的节日装点了贫瘠的生活,让日子活色生香。

母亲早就给我们讲过腊八粥的传说:说是有一家人,夫妻俩吃苦耐劳,非常勤俭,好不容易攒了一份家业,还经常周济村民。可这家的儿子是个败家子,而且娶了个懒媳妇。夫妻俩去世后,小两口过日子,很快就败光了家业。到了腊八这天,小两口连吃的都没了,又冷又饿。村里人念及他们父母的好,于是都来接济他们,这家给点小米,那家给点豆子,凑成了腊八粥。村里人用这种方式教育小两口:吃了腊八粥,教训记心头。从那以后,小两口改邪归正,开始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吃苦耐劳,日子越过越好了。

这个故事,母亲每年都要讲,而且常讲常新。母亲用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思想教育课”,父亲则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示领会了故事的意义。母亲早已把做腊八粥的材料一样样备好,父亲让三妹抱柴,让二妹淘米,我负责烧火。现在想来,母亲和父亲并非刻意对我们进行什么教育,只是觉得腊八节应该过得郑重些,过得有趣味些。而他们希望我们成为吃苦耐劳的人,所以想办法让我们懂得,人要勤俭才能有好日子过。

开始熬腊八粥了,我把火烧得旺旺的。父亲和母亲坐在桌前聊天,一边聊天,他们手里还忙着剥蒜,准备腌腊八蒜。父亲说:“咱再好好干几年,就把家里的房子翻盖一下,到时候就能住新房了。”母亲微笑着,脸上是神往的表情:“分了地,只要肯干,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开锅了,我开始烧小火,慢慢熬腊八粥。两个妹妹坐在我的旁边,不时帮我递柴火。她们吸吸鼻子说:“腊八粥的香味出来了!真香!”母亲笑眯眯地说:“这腊八粥里,都有你们的功劳。你干了活,吃起饭来才香呢!”父亲点点头说:“就是,不干活的懒汉吃什么都不香。”二妹说:“爸妈说的对,老师说了,劳动最光荣!”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

小屋里,欢声笑语,温馨弥漫。要开饭了,我和妹妹抢着干活,我们给父母搬凳子、盛粥,他们开心极了。浓浓的腊八粥,香得没法形容,就着母亲拌好的小菜,一家人都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如今想来,每年的腊八节,父亲和母亲不仅把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吃苦耐劳的家风。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

上一篇:狗年说狗

下一篇:文坛里的弹琴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