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摄影结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24 09:17:45

    摄影虽然谈不上改变我的人生,但可以说摄影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过去的年代里,摄影于我而言可望而不可及,是一种奢侈,一种高档享受。而如今,摄影已经悄然走进了平常百姓家里,举起手机就可以拍照片、录视频,用镜头定格一幕幕美好瞬间,用心记录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小时候,我在村里的篮球场上看过一部南斯拉夫的电影《桥》,电影里有一位胸前挂着照相机的战地记者在前线采访。当时我很好奇地问了问旁边的老人们,影片中记者胸前挂的东西是什么?老人们告诉给我说,这叫照相机,是拍照片的机器,这东西很神奇,它会把你的影子关在里面,印在纸上,并能永久保存。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照相机和照片,但由于没有亲眼目睹过这些玩意是啥模样,她们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疑问和悬念。

根据回忆,那位战地记者胸前挂的是一台徕卡照相机,还配有棕色的皮套,格外醒目。我对这一幕的印象很深刻。

后来步入摄影学习,我才知道徕卡相机是摄影师的专业相机。在摄影界里常常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专业摄影师不一定会拥有徕卡,但凡是对摄影略通一二的人士都不会不知道徕卡牌相机,都能讲出关于徕卡相机的传奇故事。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它已不是简简单单地作为一个品牌相机存在,而是近乎某种信仰,某种潜藏于内心的梦想,是对摄影文化魅力和灵性的深刻诠释,一切美好的记忆在其中闪烁光芒。

后来我读小学了,课本里也有照相机的图片和名字,但还是看不到实物,似乎照相机离我们太遥远了,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但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鲜、时尚的事物不断涌现在山谷里,一浪高过一浪。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年春节里,我的表哥洛桑七林回尼汝家乡过春节,他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还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拍照片,给这年的春节增添了一个难忘的内容。

我的表哥洛桑七林第一个把照相机带到尼汝山谷里,我也与尼汝老乡们一样,第一次与照相机有了亲密接触。这年春节里,我一直跟表哥套近乎,找机会接近照相机。有一天,我们一起去奶奶家做春客,离奶奶家还有段路程,我便请求表哥让我背照相机,表哥马上同意了。我平生第一次背上了照相机……这年春节,我的收获最大,第一次见到了照相机,第一次背上了照相机,第一次拍上了留影照片,第一次按上了相机快门。

表哥洛桑七林说,这台照相机叫海鸥120,我就死死记在心里了。后来我查找资料,了解海鸥120照相机,资料显示:海鸥120是双反相机,在双反相机里最大众化和最普及的产品,其构造简单,生产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该台相机参数是:快门速度B,1-1/300秒……

后来,我的表哥洛桑七林每次回家探亲,几乎都会带来照相机,他给乡亲们拍照片做纪念,为父老乡亲们做免费服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洛吉附设中学上初中,记得当时中甸高原照相馆的摄像师到洛吉下乡几个月,进村入户给老百姓拍摄照片,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现在当地老百姓收藏的许多照片,是在那个时候拍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不少的记忆值得怀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机是稀罕物;八十至九十年代,挎着相机是件时髦事;现在,相机已经全民普及。那些年的人与事,都已化为一张张影像,以不同的形式留在我的记忆中。

再后来,我到中甸一中读高中,1987年9月考到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学院读大学,离家乡越走越远,见的东西越来越多,见识也越来越广。但是,最为让我痛心的是囊中羞涩,只能在百货大楼的柜台前反复来回观看摄影器材,过把眼瘾,幻想着有一天我能买得起自己的相机,挂在胸前,周游世界,众览天下,将一切美景收揽镜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喜欢衣服的人在服装店前挪不动脚,喜欢美食的人经不住香味诱惑,同样,喜欢摄影的人看到相机、高端机红圈镜头、金圈镜头就会挪不动自己的脚步。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在江河湖畔、雪山峡谷、深山老林,他们能把野鸡都撵得四处狂飞。

1992年7月我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分配在迪庆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单位里有一台新买的美能达X700手动单反胶片相机,我就借来学习摄影。当时的胶卷和冲洗费挺昂贵的,我拍了不少的片渣,交了不少的“学费”。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这样做还是挺值得的,毕竟打下了摄影入门基础。

1996年7月,组织调我到迪庆州委统战部工作,州委统战部国外藏胞办也有一台美能达X700手动单反胶片相机,我就轻车熟路地用上了它。经过不磨炼,摄影技巧在不断提高,但我知道学习没有尽头,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遥远。

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10月,我被受聘为中国西藏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并在成都参加了首届中国西藏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培训班。培训班上,杂志社给我们配备了理光胶片傻瓜机,作为平常采访活动的摄影工具,发挥了不少作用。

2006年,我拥有了自己买的第一台相机,是卡西欧数码相机,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卡片机,从此告别了胶片机的使用年代,走上了新技术革命的数码摄影道路。使用这台相机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使用胶片的成本,图片数据储存功率强大。

2009年,在迪庆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的我又买了尼康D90半画幅单反数码相机,把心爱的卡西欧数码相机送给了我女儿使用,因为当时她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新闻采编与摄影制作专业,平时要用到。

一直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尼康D90是全球最热销的单反相机之一,发布于2008年8月,是第一台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2011年5月,尼康日本官方网页将D90列为停产产品,正式宣布这款经典单反正式停产。虽然这一款产品已经停产,但它的光荣使命还没有结束,仍在我的手里继续发挥作用。

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频繁,产品种类日新月异。2014年6月尼康D810上市,同年10月我买了该款相机。这是一款高端全画幅单反相机,有效像素3638万,全手动操作方式,在实战中用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通过25年与各种相机打交道,我深深感悟到,相机很重要,但自己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自身能力还未达到驾驭相机的能力,掌控不好相机,使用不当,还不如手机拍出来的图片,浪费了资源,浪费了器材。因此,读懂自己手中的相机是关键,当然也少不了多年的实战锻炼和经验积累。

与相机为伴,透过小方窗感知冷暖人生,用色彩和光线描绘大千世界,将瞬间精彩定格为永恒美丽,这算是我对摄影的定义。在我的摄影创作中,我突出民族文化摄影,以藏学、人类学等角度拍摄了数万张关于民族文化的图片,记录了自己热爱民族文化的心路历程。2015年,我荣获中国地市报“五十强摄影记者”称号。

从梦想到实践历经40多年的光景,我对摄影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对实践的升华,我认为摄影是用体力、脑力、拍摄题材和器材有机结合的瞬间艺术。家乡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摄影题材,更重要的是让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个人认为,摄影与射击之间有共同之处,尤其是在抓拍街景、人物、运动等对象时。不管是摄影还是射击,都要用头、背、手、肘、腿、身、眼等与照相机或枪配合,以站、蹲、坐、靠、附等姿势有效地保持相机或枪的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或射击目标。

当然从事摄影,媒介平台也很重要,只有作品在平台上展示,才能实现其价值。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中国西藏》、《人民日报》、《藏地阳光》、《民族》、《云南日报》、《民族工作》、《云南政协报》、《东陆时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民俗网》、《中国藏族网通》、《云南网》、《迪庆日报》《香格里拉》等国家、省和州级的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刊发了我的数千张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等题材的摄影作品,数十张摄影作品分别获得省级以上的一、二、三等奖。从零开始到获奖,我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价值观也从生活情趣变更到社会担当,摄影使我的人生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多彩。

摄影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用心记录每一条生活感悟,用镜头定格每一个精彩瞬间,用情留下每一段难忘故事,留下的一切都是永不消逝的记忆。(张国华)

 

责任编辑:黄晓丽

上一篇:金秋心语

下一篇:读懂“后排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