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服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08 10:15:45

■杨增适

人到老年都有一番感悟,我的感悟是“老人要服老”。我的老年生活,如果从退休算起,经历了二十五个春夏秋冬。我工作在迪庆高原,按当时优惠政策,满30年工龄可申请退休——才五十多岁,我便从繁忙工作中解脱赋闲在家。时光簌簌,万物喧哗。倏忽间我已接近耄耋之年。我终于明白了“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一生岂能例外?

说到“老”,缘于“生”,系于“病”,而归于“死”,这是我感悟“老人要服老”的根据,其中没有一丝一毫悲观成分。

常听人说,生、老、病、死是人生道路上绕不开的四个站点。此话不无道理。细想四个站点中从“生”到“死”之间距离最长,但不是无限之期,粗略估算也不过三万多天(以85岁计)。至于“老”人人无法回避。“病”则无人不经历过,只是轻重不同而已。青少年时代身体发育良好,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步入老年体质逐年下降,疾病如影随形,一旦患上不治之症,就只能安然走进最后一个站点。

老人要服老,切莫忘自己身体条件的限制。人老先从牙齿老起。人活到老年,自幼相随紧密排列在口腔里的牙齿一个个依依不舍地下岗离去,唯有几个幸存者支撑门面。营养食品入口嚼不动消化不了,等于白吃。“要吃趁牙齿”此话说得入木三分。人老还从眼睛老起。想当年一眼看得清远处山路上行走的人是张三还是李四(我居住的阿墩子四面环山)。如今,在丽江古城繁华的街市上遇见熟人,若不闻对方声音,一时还不敢贸然打招呼,生怕认错人彼此难堪。到医院检查眼睛,才晓得是患了老年白内障。遵医嘱做了手术,果然眼前明亮。视觉恢复如初,但每天不能用眼过度,这是医生的嘱咐。于是,不敢多看电视,书读得少了,报看得少了,文章也写得少了。人也变懒散了。

每天晚上躺下总听到院子里叽叽咕咕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养的小鸟,莫非犯病,夜里鼓噪,还变了声音戏弄我?医生检查,原来是我的左耳不能尽职尽责了,医生建议我买一个助听器,我却说“耳聋心静,顺其自然”。久而久之和我谈话的人知道我的毛病,不再责怪我装聋作哑,摆臭架子。人老了,遇事淡然处之,聋就聋吧,平平安安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足矣!

老人要服老,应满足眼前衣食无忧的生活。在我辈同仁的人生经历中,有个时段是忘不掉的深刻记忆: 1958年“大跃进”及其后几年的困难时期。那是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凭证购粮,凭票买布。农村人常因粮食歉收以野菜充饥,城里人出高价买瓜菜补充有限的口粮。身上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像现在的年轻人,穿衣是为了装酷,袒胸露肚脐,短裤穿在长裤外,还有故意穿“破洞裤”。如今无论城里人乡下人,米饭馒头鸡鸭鱼肉吃厌了,山茅野菜包谷荞麦成了高档食品,小孩儿不相信“饥荒饿肚”之说。

生活在那些年代,普遍的贫穷让人们满足现状,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就已知足。

老人要服老,要从名利场中解脱出来,少攀比,多对比。我有一位老庚从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数十年,成就斐然。在他赠我的名片上,竟罗列从“国际××学会”“××作家协会”到“××县文联”等二十多个协(学)会或会员或理事或秘书长或副会长的头衔。我惊问他入这么多会,任这么多职务,你忙得过来吗?他笑答:“没事儿,图个名呗。”其实,谁不晓得在这些冠冕堂皇的金字招牌里,没有几个实在的。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填表加入省作家协会,后来几次迁居,与协会失去联系,会员证也丢失了。至今我没有一个“协会”“学会”的身份,不是同样写作发表文章?嘻,“吃不着葡萄莫说葡萄酸。”压根儿不吃葡萄的人,不会去过问葡萄是甜还是酸。

说到利,离不开金钱。有的老人退休金已拿得不少,还埋怨上级,“为啥不给我办离休?”申请报告年年向上呈送,扬言不解决问题就上访。名和利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如老牛负重,活得太累!古往今来,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不时出现,但珍稀如凤毛麟角。在我居住的古城里至今活跃着一位年近九旬的文化名人宣科先生,在网络的搜索引擎键入“宣科”两字后,马上会有八十多万条与宣科先生有关的新闻和信息出现,其中不乏“著名民族学家”“音乐鬼才”“狂人宣科”等等溢美之词。他将多年来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汗水换来的上千万元现金,捐助于地方发展教育,支持公益事业。他那与时俱进、与世同流、与人为伍的品行,学养深厚的功力令人仰目。因此,也让他生活得健康自在。十多年前我在一份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借别人之口称自己“某某(地名)的宣科”。众所周知,宣科之所以能成为宣科,就因为他是他自己。中国当代作家中有不少人写出宏篇巨著,还有人荣获诺贝尔奖,他们当中没有人自称“鲁迅”,也没有人吹捧他们是“鲁迅”。老人服老,淡看名利,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平静生活,比起那些离世的同龄人,已是幸运,何必干这种提发抬高自己的蠢事自欺欺人!人到晚年,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更不能干让原单位领导和家人来“揩屁股”的事。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黄昏虽然短暂,毕竟是生命田园中的一季风景,生命旅途中的最后行程。“老人要服老”,正是对生命意义的诠注。

 

责任编辑:王沙沙

上一篇:水缸里的流年岁月

下一篇:叶子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