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变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3 09:44:48

大年三十晚,万人空巷,家家都聚在电视前看春节晚会,但有多少人知道,在迪庆州,电视走进百姓家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能看到电视以前,收音机和报纸是人们了解世界唯一的渠道,但当时收音机普及率低,且只能用短波收听,效果极差;报纸虽详细,但迪庆区位特殊,维西犁地坪和德钦白马雪山每年都大雪封山,维西封三个月,德钦封半年。每当大雪封山,邮件全靠人背马驮。维西好一些,雪线不长,半月左右就可以来一次邮件,德钦则一个月甚至更长一些才有一次邮件,当时任德钦县委组织部长的肖农布跟我说,一个单位的报纸杂志信件要两个人用手推车去拉,都成了月报或季报了。所以每当大雪封山,两县几乎与世隔绝。

那时还没有“卫星电视”之说,电视完全靠差转。“差转”你可以理解成“接力赛”,昆明在接收中央一套节目的同时,又产生一套云南台的节目,两套节目同时发射,楚雄在接收到昆明的电视信号后增强、发射,楚雄地区就可以看到这两套节目。同样,大理在接收到楚雄传来的这两套节目的信号后增强,发射,大理也就可以收到这两套节目。保山、丽江接收大理信号,经过处理也就可以同步看到中央台和云南台的节目。

维西、中甸、德钦三县,最先看到电视的是维西县。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了,当时的维西交通闭塞,每到冬季大雪封山后,外部的信息传到维西,基本上是二十天以后,新闻都成了“旧闻”。维西广播站站长和睿和技术员和良生突发奇想:楚雄离昆明187公里,可以收到昆明的电视信号,大理离楚雄220公里,可以收到楚雄的电视信号,大理的差转台在苍山顶,离维西直线距离可能也只有两百多公里,也许会收到苍山的电视信号,若能接收到苍山的电视信号,安上一个差转机,维西不就可以看到电视了?对,试试看。向县文教局长(当时,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同属文教局)和寿春汇报,得到了和局长的肯定和支持。

想法是好的,但做起来谈何容易。电视信号是直线传输,不能“转弯”,也就是说,寻找的电视信号接收点,一定是直线,只有这样,以后的电视差转才有意义。当时的测试设备非常有限,他们带着电视天线,一部交直流两用小监视器就出发了。选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看到苍山,二是要看到维西,因为能看到苍山才可能接收到苍山发出来的信号,看到维西是以后建立差转站维西能接收到。第一选择,维西后山。因为维西后山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踏勘是非常艰苦的,因为当时苍山差转是晚上六点到十二点,你要检测到苍山的电视信号,只能在这段时间。和睿、和良生等人下午就得出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县城后面的那座山。吃过中午饭,一伙人兴致勃勃地出发了,爬到山顶,看东方,分不清哪座山是苍山,只能选好大概的位置,等苍山转播台开机。六点半,他们打开机子开始测试,监视器除了雪花点还是雪花点,他们扭转天线,又爬上了一道坡,翻过了一道梁,不同方位,不同地点结果都是一样。天渐渐黑了,尽管有月亮,有手电,但深山的夜总是阴森森的。他们一直干到十二点。

“和良生,这会怕电视播完了吧?”和睿说。“差不多,今天好像没希望了。”和良生回答。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撤回。

第一次测试失败了,他们毫不气馁,坚信一定能够寻找到苍山的电视信号。他们认真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认为方位有问题,前一次测试的后山,有犁地坪雪山挡着,所以没信号,他们准备另辟蹊径,到大宝山“找宝”。大宝山在县城南端,方位是苍山的方向,也可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且大宝山可以从四宝村、美光村方向让过犁地坪,应该是很有希望的。稍作准备,他们又向大宝山挺进了。

摩托车穿过兰永村,越过龙宝箐到达大宝山脚,一行人整理行装向大宝山行进。

“我说和良生,我们找的地方应该是越低越好,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将来建站成本低,二是值班也方便些。你说呢?”一边走,和睿一边同和良生说。“不错,但首先要找到信号,一切才有可能。”和良生说。是啊,信号都没有,一切都无从谈起。

说话间,他们已经块到山顶,已经五点半了,大家坐下,吃点干粮喝点水,调试一下设备,等六点就开始行动。

夏天的六点,太阳还老高,一伙人开始找点,顺着太阳的西射,远处一座耸立的高山映入他们的眼帘,和睿仔细看看,认真辨认了写一下方向:“和良生,你看那座山是不是苍山?”和睿当过兵,对方位、定点标识非常敏感。

“好像是,但说不清楚,把监视器拿来看看就知道了。”和良生说。

大家七手八脚支起天线,打开监视器。这一刻,大家都紧张得心跳加速,成败就在这一刻。

屏幕上出现了雪花点,大家像泄了气的皮球,和良生丢下监视器,一屁股坐在地上。

“别急,调调频道试试。”和睿提起监视器,慢慢转动频道旋钮,大家一下又燃起了希望,一起围了过来。

监视器的频道一度一度移动,大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突然,闪烁的雪花中出现了影像,“哗哗”的噪音中出现了播音员声音。一个划时代的时刻到来了。大家屏住呼吸,看着和睿非常认真地进行微调,屏幕上,中央台正在进行《新闻联播》,伴音杂音多,还听得清楚,但画面雪花点非常大,和睿认真地调整着,翻来覆去,调到了最佳位置,虽然雪花点大一些,但看得清图像,伴音也好,一伙人欢喜若狂。怎能不欢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时刻,迪庆州可以收到电视了。为了建站方便,大家开始向下走,一直到信号和位置都理想的地方,迪庆州第一台差转台就建在这里。

接下来就是购买设备,建站,很快一个三瓦发射功率的差转台建成了,维西可以看到电视了。

当时,虽然可以接收电视,但买电视机的人很少,赵卫昌是比较前卫的。他首先购买了一台“百花牌”14吋黑白电视机。我还非常记得当时的情景,赵卫昌小名叫阿卫,保和镇的人都叫他“阿卫哥”。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都先看大宝山差转台的灯亮了没有,然后就到阿卫哥家看电视。当时中央台正热播《武松》,阿卫哥家人满为患,窗外都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尽管信号很差,但北京的声音立即就可以传到维西,尽管大雪封山。

当时,中甸没有电视,借鉴维西的经验,中甸建立了差转台,不同的是不是即时,中甸播放的是三天前的云南台的节目。中甸专门派人在昆明用大1/2录像机录制云南台节目。第二天托中甸夜班车带回中甸,第三天中午到达,晚上即可播放。虽然是三天后,但图像比维西即时的要好得多,至少是彩色的。

后来没多久,卫星电视出现了,最早开始建立卫星地面站的是小中甸林业局。当时,世界杯如火如荼,我的好朋友史政、和发红等足球迷,下班后带着“贿赂品”,骑单车37公里到小中甸,敲开小中甸林业局卫星转播台的门,“师傅,我们是州委机关的,到你这看看电视。”史政说。

大老远的,师傅也不好拒绝,就叫他们在转播机房看。差转台规定,晚12点停机。

一来二往,大家就熟了,和发红开始“行贿”——两条带把春城烟,“师傅,不好意思,能不能不停机。”他们就是冲着奥运会足球赛来的,因为时差,关键比赛都要凌晨三、四点。

师傅同意了,但关了输出,只开着机房一台机器。史政他们看得发狂,又吵又叫。看完,一伙人拉上机房门骑车赶回中甸,回去就进办公室,因为已经八点半了。

卫星技术突飞猛进,卫星地面站如雨后春笋。维西在县城中央的文昌宫山梁上建起了卫星电视转播台,从此告别了雪花电视,告别了大宝山,电视值机人员不用再跑大宝山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迪庆州电视已经普及到行政村以下,且都是彩电。每当华灯初上,新闻联播在北京播出,千家万户坐在电视机前即时就看到,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十年前做梦也没有梦到今天的电视,同样,三十年后电视你连想都想象不出来,这就是迪庆,这就是迪庆的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杨合辉)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作家笔下的中国年

下一篇:遥远de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