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记忆里的村庄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5 10:18:40

“家”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一个家庭中,有一两头猪在圈里欢腾,嗷嗷地叫着待食,这个家庭是有生气的。有很多猪的村庄也是活的,猪多的村庄人气一定也旺。

路上有人在走来走去,遇到熟人,还会相互递根烟,交谈上几句,再各奔各的目的地。河里有一群群鸭子在自由地游来游去,或把头藏在翅膀下,安静地睡着。会有几只偷嘴的鸡,走进了别人家的庄稼地,有人捡起块土坷垃,扔了过去,哦吁——那些鸡极尽所能地张开翅膀,咯咯咯飞向别处,然后咯咯咯地警觉地张望着,人前脚刚走,它们又会溜进田里,继续偷嘴儿。

有两个人在河里搭起了小坝,一下一下地戽着水,岸上围着一群人,打着号子:一二、一二……水戽干了,便捞起袖子,挽起裤管,下去摸鱼。最滑的是泥鳅,一会儿溜到这,一会儿溜到那,有时候又会蹦出泥水。有人在岸上喊着,快,鱼到这里了,快,又到那了!不、不,就在你的脚后跟呢。

不远的地里,有一个农人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扶着犁铧,赶着牛,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无字牛歌在犁田。那歌声传得很远很远,那声音是飘着的,带着仙味,在空中荡漾。听的人心头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爬着,一种痒酥酥的感觉在你的心头挠啊挠,让你也想跟着哼上几声,但那醇厚的音质又岂是学得来的?

傍晚,整个村子就更活泛了。一缕一缕的炊烟从一个个的烟囱里丝丝地游向天空。

一头牛拉着空犁儿,不紧不慢,一脚一脚、踏踏实实地踩着马路,喘着粗气从你的身边悠悠荡荡地走过。放学了,娃儿们追着、叫着、喊着,那脆生生的童音渲染了整个村庄。村庄的每一个细胞这时候好像都水嫩嫩的,充盈起来了。

晚婆娘花好像也听到了孩子们的喊声、笑声,都张开了耳朵倾听着,篱笆边,马路口都是它们欢欣的影子。鸭子从水里爬上了岸,排着队,摇摇摆摆往鸭圈走去。鸡缩进了圈里,相互依偎着取暖。

这时候,炸玉米花的人推着炉子,找到了一避风处就卸下来,把炉火扇得红红的,那黑黑的家伙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等待的滋味也不难受,小朋友们一起做起了游戏,笑声惊醒了星星。一锅又一锅的玉米花爆了出来,明月也被爆得圆溜溜的,把月光欢快地洒在孩子们的因激动而涨红的笑脸上。

那夜晚的灯光,就是村庄的眼睛,这里一盏,那里一盏,好多的眼睛里都含着微笑和温暖。谁家的窗口拉出了丝丝的胡琴声?时而缠缠绵绵,时而激流奔腾,时而悲悲戚戚,时而又……渐渐的,村庄安静了下来,人们枕着玉米花的香气入梦了。那时候,你会听到村庄的鼾声和此起彼伏的狗吠声。

如果村庄像我描述的这样,那么村庄还是活着的,这样的村庄才是我的故乡。(作者:孟怀芹)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