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古今悲亦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9 10:23:23

古人写秋,悲之情怀远远大于喜。

鹤立鸡群的刘禹锡却慷慨陈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写秋的情怀是酣畅淋漓的,不仅把秋日比喻得胜过春景,而且充满了豪情壮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那里是诗情呀,分明是刘禹锡心灵飞翔的渴望,把写秋的喜悦烘托到了极致。刘禹锡在另一首写秋诗中写道:“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清秋入骨,春色嗾人,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秋的偏爱浸透血骨。

无论《秋声赋》中的瑟瑟秋意,还是《秋色赋》中的景色迷人。我们可以从作者铺陈的笔意里,找到秋天悲与喜的蛛丝马迹。欧阳修在感于宦海沉浮的苦闷心情中,写出了悲秋”主题。其中有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也有“奔腾而砰湃”般“波涛夜惊”的壮阔气势:有感叹于“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那人生不易的体悟,也有“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的惊喜。而当代散文作家峻青的《秋色赋》,把秋色写得更浓了,那是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红遍山洼的柿树像一片火,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鲜艳可爱,还有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绚丽多彩的水晶葡萄晶莹透明……绚丽灿烂的秋色,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那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也是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峻青脱离了《秋声赋》的低沉格调,把一个时代的秋天写得艳阳高照。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秋让世人叹为观止,他是一个为秋天而歌的贫困老头,也是为秋天而生的诗吟歌者。随便捡拾杜甫写秋的诗句,就可以欣赏到杜甫写秋的功力深厚。秋在他的笔下,诗意绵密深长,充满诗情画意。许多人认为杜甫是悲秋,其实完全是谬误的。《去秋行》中,杜甫在落木与白骨之哀的诗情中,虽有“战场冤魂每夜哭”的悲悯之心,可是却表现出“空令野营猛士悲”的生命拷问,悲情之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也生发出诗人不同寻常的眼光和智慧,写悲却不沉于悲之中,这是杜甫的心灵高度,也是杜甫诗歌的高度。有关这一点,可以从杜甫写秋天的一句诗中得到印证:“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悲情之中有飘然之象,失落之中有超然情怀。杜甫赞美秋天的诗数《登高》最令人心仪,字字珠玑,声画并茂,情韵意长,而且是七律的典范之作。在风急天高之下聆听猿啸哀鸣,在渚清沙白之间眺望鸟儿飞回,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惨烈中欣赏“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淡然心态,那是“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从容心境,在艰难苦恨之中,繁霜鬓傲;在潦倒贫困之际,举起浊酒一杯,心情潇洒坦荡,而且气宇轩昂。

秋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一个革命者发出的感叹中,似乎是彻头彻尾的悲秋郁闷之情,其实对于砍头都不怕的侠女秋瑾来说,她悲叹的是一个王朝所统治的黑暗与昏庸,那是超脱于个人情绪与情感之上的至高境界,是人类的悲鸣,也是革命者共同的歌唱与喜悦——在头颅高高抬起的时候,目光里的愁云和阴暗显然并不可惧。

秋天是一个既有悲伤又有喜剧性的季节。 落叶萧萧,大雁却成群结队向南飞去;秋声瑟瑟,中秋的圆月却高高挂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之上;晨霜冷凛,然而正午的时光秋高气爽,让人心旷神怡,还花谷果香,传遍千里,沁人心脾。其实秋天是沉甸甸的,那不只是粮食丰收的惊喜,更是“秋水共升天一色”的梦境, 是宁静而壮阔的画卷,是人类乐此不疲所追寻的生存理想。(鲍安顺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