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想写一篇有关七林旺丹的文章,只是因为有些第二手资料没有机会向他本人求正,就一直拖了下来。当得知我非常崇敬的他因病治疗无效在昆明去世时,采访他的愿望也就成了遗憾。不过我所掌握的部分第一手资料仍值得一写,以此作为我对他的追思和缅怀。 最初见到七林旺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记得那是1962年,我在独克宗古城原中甸县省立小学(今独克宗小学)读书。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位身着藏装头戴狐狸皮帽,肩挎半自动步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男青年。老师介绍说:“他就是被誉为雪山雄鹰的全国民兵英雄七林旺丹。”听到英雄一词,顿时让我肃然起敬,我久久地注视着身边的这位英雄。七林旺丹脖子上系着少先队员给他献上的红领巾,面带微笑站在师生们中间的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崇尚英雄和英雄辈出的时代。朝鲜战场上,英雄战士黄继光用胸脯堵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英雄连长杨根思抱着炸药包扑向敌群,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舍己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涌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农业战线的典型陈永贵,工业战线的典型王进喜,商业战线的典型张秉贵,环卫战线的典型石传祥,为保卫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刘文学,为保护集体羊群被冰雪冻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各级干部的楷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等。 省内离我们不远的滇西瑞丽县金融卫士女英雄徐学惠,为保卫国家财产与劫匪英勇搏斗。我们身边的七林旺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平叛时突出重围给解放军送信,途中被同行的暗匪扎诗翁博击伤,他不顾重伤与其搏斗,血染送信路,把信坚持送到解放军手中,为营救80多名被困战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她)们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 七林旺丹是英雄,在人们眼里,他又是一位极其普通随和的人,用诚实、善良纯朴等字眼形容他一点不过。不居功自傲是我对七林旺丹最深的印象,七林旺丹的英雄事迹被传颂开来以后,请他到各种场合介绍英雄事迹是常有的事,他历来实话实说,从不夸张,更不摆谱。获得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踏踏实实地工作,与东旺的乡亲们一起用辛勤的汗水建设着家乡。战斗岁月里他是英雄,和平年代他是率领人民群众改变家乡面貌的创业带头人。我进东旺当工作队员时,听当地人说,许多大型机械设备都是他带领大家分解后人工扛进东旺的。新联人民艰苦创业的事迹陆陆续续见诸报端后,被树为云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当时的口号是远学大寨近学新联。196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七林旺丹当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要论位高,到目前为止,七林旺丹是迪庆历史上的第一人。 1973年11月,我在东旺当工作队员时,参加过由七林旺丹传达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会议。身居高位的七林旺丹身着一套军便装,穿一双大布鞋,连袜子都没有穿。传达时的语气与衣着一样朴实,没有半点官腔。 纯朴的七林旺丹,不仅自己感恩共产党,感恩毛主席,感恩解放军,还常常教育家乡人民要常怀感恩之心,卖一个鸡蛋也要想到国家。在他的教育下,东旺人民的国家和集体观念极强,我在胜利大队当工作队员时,有一次,工作队食堂没有菜,我便跑到附近的阿尼扎诗家去买鸡蛋,我问老人家有没有鸡蛋卖?阿尼扎诗一本正经地对我说:“鸡蛋怎么没有,但不能随便卖。你知道吗?国家把盐巴、茶叶等生活必须品用汽车运到翁水,再组织马帮驮进东旺,供应我们老百姓,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能卖给个人,只能卖给商店,完成上交国家的任务。”听了阿尼扎诗给我上的“政治课”,我连忙解释说:“我是县里来的工作队员,工作队食堂没有菜。我买去的鸡蛋可以报给商店充你的任务数。”老人听后略带歉意地对我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县里来的工作队员,只要能充任务数,我这里多的是鸡蛋,你们随时可以来买。”老百姓有如此强烈的国家观念,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 从1969年到1979年的整整十年间,七林旺丹兼任着从最基层的新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担任省委副书记,可谓位高权重。听说当时省里有不少人劝他把妻儿转到昆明安排工作,可他没有这样做,妻儿们仍是东旺的普通农民。 1976年5月,我和东旺的五位基层干部到昆明省委党校学习,曾到过七林旺丹当时在昆明的住所,这是一幢极高级又极单调的住所,室内除行李和一套打酥油茶的餐具外一无所有。他对来自家乡的基层干部们说:“如果我出差了,你们就到我的住处打酥油茶吧。”这就是七林旺丹,一位永葆本色的高级干部。 1973年8月以前,云南一直存在着一种怪异的领导体制,迪庆、版纳、德宏、怒江等四个民族自治州由丽江、思茅、保山地委行署代管,当时在省里工作的七林旺丹向周恩来总理反映后才得以改变。 1973年8月,迪庆州正式从丽江地区分设出来,自主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分设后的第二年,即1974年,迪庆首次在州内招工招干,当时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提出一个绝对的招工招干条件,规定只在藏族中招收。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迪庆州委第一书记的七林旺丹得知此事后,及时纠正了这一不当做法。七林旺丹说:“迪庆虽然是藏族自治州,但也包含其他民族,我们要搞五湖四海,迪庆的建设要靠州内各民族的共同参与。”在七林旺丹的干预下,那次招工招干才取消了民族限定。平日里也不时听到有些人议论,说七林旺丹文化水平低,缺乏思想。但我认为七林旺丹不仅有思想,而且很有见地。早在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把中国各民族的关系论述得十分透彻。指出:“巩固各民族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七林旺丹就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时事造英雄,是1957年那场平叛造就了七林旺丹,使他成为全国民兵英雄,成为享誉全国的雪山雄鹰。1995年,我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参加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报的研讨会,甘南报社的总编辑苗志礼以仰慕的语气关切地向我问及七林旺丹,我给苗总编介绍了七林旺丹当时的情况,告诉他七林旺丹退休后居住在昆明,表示如有机会一定引见。声名远扬的雪山雄鹰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省内外许多正直善良的人都在关心关注着他。 七林旺丹对金珠玛米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样金珠玛米对这位民兵英雄也格外厚爱,我从一次看望七林旺丹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一点。1989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同在昆明读成年人大学的中甸县医院医生祁继光一起去解放军43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七林旺丹,部队医院给七林旺丹安排了十分宽松的住院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干病房。病房是一个大套间,里面是单身病房,外面是一间约30平米陈设齐全的会客厅。部队医院如此善待已不在高干行列的七林旺丹,我想更多地可能是一种英雄情节。 崇尚英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情怀。1997年7月,时逢香港回归,州委决定由州直机关工委牵头,组织一场有州直机关、驻军和武警参加的“庆七·一,迎香港回归”的大型报告会,报告人时任州委副书记熊胜祥事先特意跟我交待,一定要请七林旺丹参加。“七·一”当天,州影剧院近千名州直机关、驻军、武警的党员参加,我们请七林旺丹、杨国昌等老领导在主席台前排就座,报告会开得隆重热烈,颇具反响。 世态炎凉,人间百态,虽然大多数人对七林旺丹一直持肯定赞许的态度,但有的人对七林旺丹的态度则随着他的权力地位的变化而变化。1976年,我在原中甸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有一次到昆明省委党校学习,部里把刻一枚公章的任务交给了我。记得当时刻一枚公章的等候时间少则一个月,可我在昆明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为难之下我找到了省委党校联络我们培训班的梁文龙老师,请他帮忙。梁老师是一位很热心的人,他把我领到城里,连找了三个刻章处,并解释说,他是七林旺丹家乡来的,在昆的时间有限,希望特事特办。最后找到的那位刻章师傅听说我是七林旺丹家乡来的,便答应帮我加班。四年后的1980年我又到省委党校学习,碰到梁老师,我便向他问好,并感谢他上次帮忙。谈话间他主动问起了七林旺丹,我实情告诉他,七林旺丹最近在省委党校高硗分部参加省里组织的“讲清楚”学习班,梁老师接过我的话应声说:“是啊!是啊!旺丹也该讲讲清楚了。”听了这话我倒觉得有点怪怪的,梁老师对七林旺丹的态度前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这不是变成跟着嗅觉走的变色龙了吗?其实跟着嗅觉走的不只梁老师。当七林旺丹的地位发生变化以后,很多对七林旺丹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1985年,七林旺丹调回迪庆任州政协副主席,年过半百的七林旺丹只身在外,妻儿们仍远在离州府200多公里的老家东旺。平判时负过重伤的七林旺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感到诸多不适,需要有人照料生活。七林旺丹多次要求州里有关部门为其女儿安排一份工作,以便照料他的生活,但七林旺丹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英雄模范有高大的一面,也有普通的一面,他们也会碰到问题也会遇到难处,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1987年11月,我在原中甸县卫生局局长的任上,有一天碰到时任原中甸县县长陈永生,他对我说:“老禹,七林旺丹身体不好,又只身一人在中甸工作,身边需要有个子女照料一下,看看你能否帮个忙?”我说:“尽力吧。”没过几天七林旺丹本人亲自找到我,说了同样的话。又说:“多次给州里反映,一直没能解决。女儿的户口问题已经解决,人也很勤快,就是没有文化。能不能安排在县医院当个清洁工?”说完这番话,又操着东旺口音的藏话对我说:“扎!扎!恰普心麻绰!”(谢谢,请一定帮这个忙)。听到眼前这位我一直崇敬的老领导向我说谢,我真的感到很过意不去。 恰好那年招工的权限下放到各用人单位,七林旺丹所讲的情况是情理之中事,并且符合政策范围。用人单位也需要,作为一局之长,本来我有把握拍着胸脯向七林旺丹说,包在我身上。但这不是我的风格,我只是给七林旺丹说:“阿吾!我们一定研究。”当七林旺丹第二次来找我的时候,我还是说,一定研究,请他不必再来。但他仍不放心地来了四次。 在研究招工问题的局务会上,我首先把七林旺丹反映的情况提了出来。记得在会上我是这样说的:“七林旺丹来找过我,说只身一人在中甸工作,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需要有个子女照料生活,姑娘的户口问题已解决,人也很勤快,就是没有文化,要求安排在县医院当个清洁工。”我把七林旺丹给我说的原话在会上作了通报,并首先讲了我的意见,我说:“符合政策,工作也需要,安排在县医院当个清洁工,有点文化更好,没有文化也干得了。”局里参加研究的其他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应该解决。”就这样,七林旺丹的女儿知诗卓玛被安排在县医院当了一名清洁工。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就见过七林旺丹,后来也多次碰过面,心中虽一直崇敬,彼此真正认识是在1987年以后。生活中不时会有巧合,七林旺丹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以后,又被誉为雪山雄鹰,他的英雄事迹被编入云南省小学教科书,被搬上文艺舞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迪庆州文工团曾多次演出二人剧《雪山雄鹰》。小时候我们也学着州文工团在村里演出《雪山雄鹰》,我扮演七林旺丹,摹仿剧还颇受村里父老乡亲的喜爱。没想到几十年后扮演过七林旺丹的我能为现实生活中碰到难题的七林旺丹做一件实事。 七林旺丹生前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迎着金太阳飞翔》,我很欣赏这本书的书名,从七林旺丹被誉为雪山雄鹰的那一刻,他一生都在迎着金太阳飞翔。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北京有个金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这些都是唱响中国大地,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歌曲。永远向着金太阳,一生热爱毛主席,对七林旺丹来说是坚定不移的。 2009年5月,北京的一位朋友,与我们一同做青年创业项目的张惠玲老师到迪庆跟踪考察项目,在入住的酒店大堂里看到《迎着金太阳飞翔》这本书,想买回北京阅读,可酒店的管理人员不肯卖,我答应日后要一本带给张老师,2010年我去北京开会途径昆明,特意到金牛小区七林旺丹住处为张老师要书,听说北京的朋友要看他出的书,七林旺丹高兴地给了我一本。 当我走进七林旺丹的客厅,客座对面的墙体上挂着两幅勾满了大大小小毛主席像章的锦章,看到这两幅锦幛,我顿时领悟到七林旺丹的内心世界。毛主席生前多次接见过七林旺丹,在七林旺丹心中毛主席是永远不落的金太阳。 76岁的七林旺丹,看上去精神状态还好。我关切地问他身体可好?他说:“最近还好。”交谈中他向我表达了还想出一本书的愿望,他说:“想请一个有点文化功底,懂藏话且有点时间的人来帮忙。”我懂他的意思,但由于我当时正在帮助团州委做青年创业的项目,再说昆明香格里拉两地相距太远。七林旺丹是位极其厚道的人,答应他的事一定要兑现,而且要做好。做不到的事就不能勉强,更不能蒙人,所以我只好请他另找适合的人。那是我和七林旺丹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谈了许多。临别前我请七林旺丹与我一起在“像章墙”前留影,那天没有其他客人,那张照片还是七林旺丹的夫人拉楚大姐给我们照的。 七林旺丹一生虽有起落,但他赋予时代和时代赋予他的仍成正比例。在他退出政坛和淡出人们的视线以后,仍有不少人关心关注着他,大多数人能公正地看待和评价七林旺丹。他退休以后,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他安度晚年提供了相对优越的条件。这些都是大家所乐见的。 2016年4月7日,在他走完不平凡人生路的时候,4月11日,迪庆州委、州政府、州政协在昆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再一次唤起家乡人民和所有熟悉七林旺丹的人对他的追思。愿迪庆人民的好儿子七林旺丹一路走好,永远迎着金太阳飞翔。(禹中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