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故乡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8 11:20:34

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生在三江腹地维西也是一种福气。北方严重缺水,我们山间有小溪山泉,谷底河流遍布,放眼横断山脉,三江并流。

在昆明读书,总感觉水没有家乡好喝,当时的师范学校还是田园满地的。随时和小伙伴们到周边稻田里吹吹微风,听听泉鸣。只是,周边的重机厂、啤酒厂等也污染不小。也曾到北郊松华坝水库去看大昆明的饮水宝库,当时也惊叹于一汪清清湖水,只是喝起来总是少了几分故乡的清新醇厚。和女儿到大武汉去,更是不习惯那些异乡的水滋味。

从小就在溪流里泡大。我的家乡庆福,是自西向东流的维西母亲河——永春河源头。勺子一样的地形,四五条溪流汇聚成河。平凡的山水哺育了我们,渴了捧起来就送进口中,一股清凉渐渐深入,直达腹部心间。光着脚丫踩着透明的水波,追逐鱼儿,光溜溜赤条条一钻,我们就是小鱼。

我家北边有一口老水井。童年的记忆里,我的父母是挑水生活的。上面山梁浸润下来的井水甘甜至极。父亲为了在灶房蓄水而专门打造了一个花岗石水泥水缸。为了磨平那些粗糙的表面,父亲的手据说都磨出多少血泡。我稍微大一些,就试着挑水。扁担比我高,桶也不小,水在肩上晃晃荡荡,不时撒泼出来,淋湿了脚板,腻腻的有时还会摔跤。奶奶鼓励我做包谷饭,爬上灶台,蹲在上面,蒸玉米饭,维西人称“撒撒饭”。先把玉米面洒水和湿,用甑子蒸,透气了,倒回面盆里再洒水,太干了,粗糙涩人;太潮了,面黏成糊团,真是考验人。由于水好,饭香气扑鼻。后来,村子里慢慢开始挖公路,断了水源,井枯涸了。后来,从山上找好的山泉引回来,有了自来水。水井退出了历史。

太阳能热水器家家户户都有了,水龙头哗哗流着。生活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维西县城饮水也日益紧张,就建了一个水库——犁地坪水库,就建在庆福村。蓄水后山谷出平湖,别有景致。水库就成为维西人的休闲之地,饮水之源,有人说是维西的后花园。秋色中,斑斓的栎树叶桦树叶和绿水相互映衬,远山树影,颇具诗情。

从昆明回来,我到拖枝中学从教。中学的水,开始也很紧张。学生到河边、路旁打水、洗碗,水质不佳。渐渐从小村稻田沟里引来自来水,有时断水,下雨天浑浊不堪。泥浆沉淀,倒也真有一点故乡泥土味儿。后来,从鱼塘后面悬崖地下涌出的泉水处引到学校,水清澈了,甘甜润泽,风味纯正。只是含硝稍重,茶壶烧一段时间,就有白色的水垢。

调入县城维西一中,饮用的依然是后面山涧里的泉水。学校后面的山坡有几眼泉水,有经济头脑的人租赁下,开发成“雪龙山泉”品牌。原来,有一个龙头开放,维西人都去背水。无论职工还是农民,不管老少男女,拿一个水桶或者背几个用过的油壶、饮料瓶之类接水回家煮饭煮茶。《庄子·惠子相梁》中有“(凤凰)非醴泉不饮”句,“醴泉”二字真是很妙,泉水是甜的,故乡水最甜。

偶尔,回去拖枝岳母家或者庆福老家,就从家里装几壶水。水库头大桥旁,是老三兄弟的饭庄,也是大车加水的地方,有时我也去接几桶山头下来的泉水。满是故乡的味道。城里也是饮用水库旁的山泉引下来到水厂的水,只是消毒加工的水总没有乡村原汁原味的有劲。假期,带上孩子去背水,锻炼身体,还得到了沏茶的水,是生活,是修养,是文化。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想,今生是难以走出这种舌尖依恋的情怀了。维西的山,是男人的山,刚毅坚强;维西的水,是女人的水,温暖,柔和,润泽,丰厚,醇香满口,缠绵够味。(余騠)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带着梦想生活

下一篇:读《童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