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个人认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仅是一个人勇气和智慧的考量,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大家都需要且弥足珍贵的精神。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的担当天职为自己的美德,医生以救死扶伤、缓解人类的痛苦的担当精神为自己的美德,农民以民以食为天、勤劳耕耘哺乳人类的担当责任为自己的美德,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传递人类的知识和文明的担当使命为自己的美德,从政者则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志向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在社会和自己的环境中都扮演着每个人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担当职责和使命。一个家庭,父母有父母的职责,子女有子女的义务;一个团队,管理者有管理者的职责,员工有员工的义务。哪怕是在自然界,也是高飞全靠领头雁,每个物群为了面对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也各自有各自的组织形式,每个成员担当着不同的职责。职责的角色划分和担当的职责履行构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有机和谐以及秩序的有效运行,从而也赋予个体以生命存在的意义。 一个人有多大的担当就有多大的能耐和机遇。事实也证明,敢于迎接挑战、知难而上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相反往往是那些默守陈规、眼光短浅、不敢创新、不敢变通,遇到问题绕着走的人,不论是在人生经验的获取和实现成功的概率都要小得多,而一辈子落于平庸、碌碌无为。尤其在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弱肉强食的当今世界,竞争变得尤为剧烈和残酷,试想一个没有担当、不敢挑战和创新的民族和个人怎能立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担当”这一美德的缺失,又如何培养我们的担当精神呢?我认为有大环境文化的影响,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西方文化核心理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与我们东方文化核心人之初性本善理论相反,虽然两种理论都有各自的合理依据,但我却认为人是时间和环境的动物。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既受年龄时间的影响,也受身处环境的影响。不同时间段和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往往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但人性共同的一些弱点却会埋在任何人的心里,比如怕事、欲望、贪婪、自私、享乐等等,它们是我们人性另一面的隐性的魔鬼。纵观近年来被打掉的“老虎”和“苍蝇”,他们以前可能是一个好人,一个敢于为民担当、为民请命、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但一旦进入了充满“诱惑”的环境,就可能坠入魔窟,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当然,“老虎”和“苍蝇”毕竟只是少数,我们中的很多干部即使在“魔鬼”的面前也能抵住诱惑,保持住本色,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这就是个人自身因素作用的结果。深思“老虎”和“苍蝇”倒下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很多都是信仰的缺失,价值观、人生观出现扭曲,正义和道德未得到弘扬。所以我们要有担当的精神,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树立和弘扬正气、正义、正能量,建立一个干净、透明、公平的大环境和秩序,让真善美忠信仁的价值理念能够固化到灵魂深处,让见义勇为、扶老助幼、济贫救困的行为得以彰显;另一方面,我们个人要坚守住自己的信仰,胸中要有浩然正气,有路见不平敢于拔刀相助的勇气,有自己的底线和敬畏,有较高的修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有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因为作为个体的生命,我们人类在世间毕竟显得太过渺小、脆弱,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底线,无所敬畏,必然导致无所忌惮和为所欲为,出现一种无规无矩无方圆,无知无畏无秩序的混乱现象。那么我们心中的底线和敬畏又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们心中底线的不是近代拿来主义中的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纸醉金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传承已久的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以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铁面无私公正的法律。 在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道德发挥着一种潜在的和谐秩序的维系作用,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正是美德从正能量方面促进着人类理性的凝聚,感召着我们避开丑陋向着美和好的方向前进,实现着个体与团体与社会的和谐融洽和共同进步。担当作为一种美德,只有首先在每个自我的身上得到体现,才能在一个团体,乃至一个社会和民族中得到弘扬,进而凝聚成为一种浩然正气,达到净化和支起我们脊梁的作用。(吴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