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去延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25 17:04:42

当年,我在市广播电台工作。当时的广播系统每年都要举办几次节目交换会,给大家一个平台,兄弟台之间互相交流节目。那一年的六月底,我和台里文艺部的一位同事一起参加了在陕西铜川举办的交换会。

来到铜川后,我们安装好录音机,就开始了紧张繁忙的节目录制工作。当时全国几百家电台都住在一个招待所里,同行相见,每天都会天南海北地神侃。几天后,我们不断地听到兄弟台有人去了延安,回来后说得我们好眼馋。来到陕西不去革命圣地延安那可是遗憾啊,可工作又不能耽误,我就和同事商量,那就一人干两人的活,腾出一人,等回来再换班。主意拿定,一天我就和几家电台的朋友一起踏上了去延安的行程。

铜川离延安不算太远,二百三十多公里,但路却不太好走,那时哪有高速路啊。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在黄土高原上穿行,坐在车上,我的心里好激动,“心口啊莫要这样厉害地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在我的心里朗诵着,那信天游民歌体的韵味,陶醉了我的心灵。终于可以见到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了,心里能不激动吗?经过八个小时颠簸,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延安。

第二天清晨,我们首先爬上了宝塔山,往下俯瞰,延安的全景尽收眼底。山上有不少范仲淹的题字,那句“胸中自来数万甲兵”,使我久久思索,历史真是那么的巧合,古人当年在此镇守写下檄文,近千年后毛主席又在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那星星点点的革命火种,从此燃烧了整个中国。

下午,我们来到枣园,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他们居住的窑洞里,设施极其简陋,粗布棉被,煤油马灯,当年他们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的。毛主席为纪念张思德而写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在此诞生的,一九四四年,在枣园西山脚下,毛主席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

旁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杨家岭。同行中一位常州台的女同仁,竟和这儿一位老乡有远亲,途中我们买了烧酒,点心等东西前去拜访。老乡做了几个菜,在朦胧的夜色中,我们把酒抒情,畅所欲言。虽然由于方言的关系及文化的所限,我们交流的话题不多,可陕北老乡亲切好客,黄土地般淳朴的性格,使我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净化。临走,我们把包中所有的东西都留下了,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清苦啊。

沿着崎岖的山路,看着山上一孔孔闪着灯火的窑洞,我们走在回宾馆的路上。途中,一位锦州台的同仁提议,回去以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因为明天就是党的生日了。她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响应,都表示等来年再相见时要把文章交出来。

然而第二年,我们却未能如愿相见,我的文章也就放进了书柜中。二十六年过去了,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我的当年一同去延安的同仁们,你们还好吗?都写了那篇文章吗?我想只要在心中珍藏着,它就会簇新如初,历久弥新。(孙秀斌

责任编辑:拉初

上一篇:旗 缘

下一篇:南湖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