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了人类和文明。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牵动了无数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愫,吟咏出诸多华美词章。在劳动节来临之际,赏读唐代诗人笔下的劳动诗也别有一番情致。 初夏,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白居易在《观刈麦》里,真切地再现了农夫劳作的场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诗中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去田里,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农民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正在卖力地收割麦子,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日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诗人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两个镜头,使之形成鲜明对比,全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关怀和的同情,同时对自己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心怀愧疚。 而他的另一首叙事诗《卖炭翁》更是感人至深。“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形象鲜明地勾勒出一个烧木炭的老人的凄苦生活。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道出卖炭翁的悲惨,揭露了朝廷苛政的罪恶。 “诗仙”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从正面描写了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歌的生动情形,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区区二十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诗人在字里行间对冶炼工人的赞美之情。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在《春中田园作》中,则向我们展现了一副春意盎然的的田园风情画:“星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此诗写仲春的田园景色和农事活动。一、二句写景,鸠鸣、花白,有声有色,春意盎然。三、四句写农事,农民们也开始伐扬、觇脉,既紧张又兴奋。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了“远行客”对乡土的眷恋。 罗隐有一首寓言诗《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中原离乱,这首诗虽然是写蜜蜂采蜜,实际上是反映晚唐国家残破,枭雄并起,社会混乱,割据纷纷,人民辛辛苦苦劳动,反而不得其食的悲惨的社全面貌。“为谁辛苦为谁甜?”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全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寓意着劳动光荣,也暗喻了作者对封建社会里不劳而获者的痛恨。 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的,当推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此诗并非上乘之作,但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诗中所写的内容是人们最熟悉的事情,深刻且真实,再加上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因此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全诗生动地描写了古代农人们扛着锄头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种出了我们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饭,其意义在于教育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同时,更要珍惜劳动成果,千万不要浪费粮食。此外,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也都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 赏读唐代诗人的这些劳动诗,我们会从中受到很多启迪和教育。在衣食无忧,天下太平的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