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歇歇手,喝口水。王老师抬起头,拿手背抹了下流到眼角的汗,砸吧砸吧嘴,干裂的唇里送出一句话,谢了齐哥,我不渴,你自己喝吧。他说完,低下头,依旧用心扎钢丝。 和我这老同学还客气呀。齐哥扭开矿泉水的盖子,把瓶子塞到了王老师手中。 立起身,王老师咕噜咕噜一口气灌了大半瓶。冲齐哥吐出一句话,真亏了你们,这毒的太阳,天天烤。 尝到苦头了吧,捏笔的手,拿铁钳子,感觉不一样,是不是? 哎……王老师叹息了一声。 齐哥不笑了,问道,弟媳好点了吗? 王老师摇摇头,说,现在一个星期要透析两次。 那每个星期光透析的钱,不就需要近千块吗? 嗯。 趁双休日,到工地打临时工,终究不是长远之策……这样吧,你办个补课班,利用双休日,可以多创些收入的。 现在不准补课。 我们自愿请你补,不行吗?把我们老同学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家里给他们补课。上面查下来,我们顶着,不关你的事就是了…… 王老师摇着头,说,性质是一样的,行不得,行不得。 哎,你真是个猪脑壳,过去免费给孩子补课,那么积极……齐哥叹息着…… 太阳下山时,王老师灰人一样,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已经亮灯了。娘还没有回,妻忍着病痛,把晚饭做好了。 娟和娘在一起?王老师洗完脸问妻。 嗯。妻子应着,肿着的脸,在灯下泛着光。 明天又得让她去透析了,一晃就是三天。王老师掏出一天的工钱,那是两百块钱。把钱递给妻后,王老师往门外走。 去接她们?妻拿着钱,眼里噙着泪。 嗯,你先吃点,早点睡吧。王老师回应着,身子已经隐进夜幕中。 街中心路灯下,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守着一个地摊。老的坐在地上,盯着过往行人。小的站着,拉长的影子投在街面上,如纸人一般。街面上走动的人慢慢多起来,有人经过地摊,女孩就张开嘴,请问您要太阳镜太阳帽……吗? 那是娘和女儿娟。 饭菜都凉了,回家吧……王老师开口时,感觉喉头有些哽。 现在上街散步的人正多,好卖些。你和奶奶先回去吃吧,免得妈妈等……娟显得有些兴奋,今天不错,毛收入过两百了。 好了,明天透析费用凑得差不多了。王老师心头一喜后,再看看头发让汗水浸透后、贴在脑门上的娟子,看看有些呆痴的娘,泪就出来了…… 妻是个乡下人,还不识字,可用打工的钱供自己读了大学。回乡教书的王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娶她为妻。那之后,他一门心思教书育人,她专心致志种田作地。两个人除了照顾老人,还开花结了果,养了女儿,日子倒也过得滋润。随着孩子长大,他也通过考试考核,从乡下调到了县城。本想让妻在城里边照顾母亲、孩子,边享受一下城里人生活。不想,她却得了肾衰竭……三年了,为治她的病,家里已经倾家荡产了,还债务缠身。她多次哀求他放弃。可他,还有娘,女儿,一直没有死心…… 转眼到了冬季,又是一个双休日,临近黄昏时分,王老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从工地踏雪回家,刚进家门,就迎来了娘开朗的笑,还有妻展开的眉头。 明天多进点货……娘笑着说,针织线帽和手套都好卖,今日把货全卖光了,这不,放早工了。 王老师嗯着,就给齐哥打电话,让他弟弟明天把货送过来。这一晚,王老师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王老师精神抖擞,随着上课铃声,步入教室。老师好!整齐划一的声音过后,同学们呼地一下全站起来了。王老师却傻眼了,孩子们清一色戴着针织线帽和手套……王老师的泪,霎时就冲出了眼睛。 掉过头,转过身,王老师拨通了齐哥的电话,让他弟弟不要送货…… (熊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