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是一个小镇,与其说是一个小镇,还不如说是一个小村落。这个安静、古朴的地方,有村庄的宁静与朴实,还有一般村庄没有的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这里没有喧嚣的酒吧,没有琳琅的商品,没有花前月下的游客,没有任何关于旅游小镇像“艳遇”、“思奔”等暧昧字眼。在这里,安静是真实的,会让人随之而安静。 2005年,诺邓被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2013年,诺邓收获了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在央视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六分钟长的关于诺邓火腿的影像。至此,“诺邓”这个字眼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个大理最偏远的小镇被人熟知和喜爱。 都说云南古镇多,古镇故事多,诺邓作为众多的古镇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太多的文化、传说、故事和风雨。汉武帝时期,在云南设置郡县,其中就有以诺邓为中心的比苏县,“比苏”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是盐马古道上的重镇。 诺邓是白族语,意思是老虎。据说,秦朝时期,此地荒无人烟,树林茂密,野兽众多,有狼豹还有一窝老虎,是猛兽出没的地方。从唐代南诏国时期开始,一千多年来,“诺邓”村名一直未曾变过,因此被誉为“千年白族村”。 此盐道古镇东通往大理、昆明,南面直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可以想象当初的四方商贾云集、百业兴旺昌盛的景象。正是由于有了当年的繁荣兴盛,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诺邓沉淀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 村里现存有一百多座依山构建,形势多变,风格典雅,保留得最好最集中和完整的古代民居院落,还有玉皇阁、文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还有盐井、盐局、盐课司提举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建筑。 从村口流过的诺邓河,古人曾形容“双桥镇小狭,水细未成河”,而这小河与澜沧江支流吡江交汇处,绕了一个大S型的弯子,形成了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奇妙天然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村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因为盐带来的高税收,明朝在此设立了中央直属单位“五井提举司”管理滇西地区盐、井课税,诺邓村落享受比县还高级的规格礼遇。这是中国其他村落无法比拟的,在历史上地位确实非凡。解放后,海盐大量开发,诺邓失去了盐这个经济支柱,所有的繁盛便都沉寂下来,也正因为这种冷落,诺邓的古朴、纯美才得以保存。 在村口,有1400多年历史的天然盐井还得以保存。正因为此盐,造就了诺邓火腿的独特美味。“舌尖上的中国”六分钟播出后,让诺邓火腿瞬间名声大噪,得益于媒体的传播,一时间追求美味的人们趋之若鹜。人们说“云龙一大怪,诺邓火腿缚着泥巴卖”,这泥巴就是诺邓盐泥。正因这特有的生产原料和独特的传统生产加工流程造就了诺邓盐泥火腿的独特美味。所以,诺邓龙王庙里的龙王据说也跟其他地方的龙王不一样,他不管雨水而管卤水。 冬日的早晨,人烟稀少。这里的人,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但大都在自家家里煮早点吃,自己吃了再喂猪喂鸡。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村里到底有多少台石阶。且石阶陡峭,古代诺邓每个月赶集四次,街场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带,这个很长的石头阶梯两旁过去都是肉铺,传说晚间有豹子偷吃零肉从台阶上滚下到谷底跌死,足见其陡。 古人曾描述诺邓村“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这里独特的地势造就了独特的民居建筑,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海拔2300米。依山构建,也是有别于其他村镇的不同之处。 顺着全部由青石板路铺就的台阶往上走,有人家的狗在门口晒太阳,有猫在瞄着要轻悄行走,有鸡下蛋打鸣。冬日的太阳很暖,人感觉也很暖。 此地世居的皆是白族,房屋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但又跟平原地区有差别。此地房屋挤挤挨挨,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前家的后门即通往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且正房与厢房、面房高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成了前厅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层层递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 这里,客栈只有几家,从下往上,到半山腰围绕着大青树上下左右都能找到,农家小院也可借宿。昔日的提举司衙门就在村里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青树旁,现已成为黄氏家宅,门前的科举功名牌坊篆刻着诺邓黄氏家族四百年“两进士,七举人,二十六贡爷,秀才六百零”的无上荣光。在这偏远小村能出那么多的文化人,在中国在实属罕见。 隐藏于山顶的的玉皇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目前建筑为雍正十年修缮,需要人驼马背的深山,有如此庞大的三层道教阁楼,真让人叹为观止。此楼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搂顶有藻井手绘“二十八星宿图”。 在村里,经常会听到清脆的马铃声,瞬间会把人带回远古时代,极其静谧。这里有清新的空气,落后的交通,古朴的老宅,醇香的美酒,香浓的饭菜,过着小日子的百姓。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日子,你会爱上诺邓。(那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