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81年1月28日,饱受苦难折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世纪辉煌灿烂的俄罗斯文学天幕上最明亮的星辰陨落了。但在他的同时代人中,他一直与鲜活的记忆同在!2014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我们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经历的苦难是极为罕见的,那是一条用荆棘铺就的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充满着死亡气息和坟场的意象,即使想象一番,也令人不寒而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是从死刑场上捡回来的,因为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9年4月23日被捕。1849年12月22日,他被一队行刑的士兵带到彼得堡谢苗诺夫斯基广场上执行枪决,眼睛被蒙上了黑布,士兵的子弹已经上膛,枪口已经对准了他的头部。他在黑暗中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就在行刑的士兵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一个军官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宣读了沙皇的免死令。而此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跌倒在地,面部抽搐、口吐白沫。1850年1月,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送到鄂木斯科监狱,成为一名苦役犯,他戴着沉重的脚镣在那里度过了4年漫长的岁月。十年的流放生活结束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了自由。但此后,他又被疾病和贫穷所累,长期苦难的生活,摧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使他处于癫痫、肺气肿和结核病的折磨之中。特别是癫痫,每当发作时,他就会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止;1864年4月,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三个月之后,他的哥哥又病故,留下了一些债务和多口之家。他不得不拼命写作,用来还债和养家糊口。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无法摆脱生活的贫困和艰难,有时不得不四处躲债。1881年1月28日,这个苦命作家终于被苦难带走了。他的墓碑碑顶是一个象征着苦难的十字架和一束荆棘花环,墓碑的底座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 “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鲁迅先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深有感慨,称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壁上还有一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画像。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的、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在诸多同时代人的回忆中,这种苦难意象依然笼罩在他的生命中,久久不肯散去。即使是在贫病交加的悲惨境遇中,他也没有放弃对灵魂的拷问,他在逆境中奋力突围,用苦难书写出了生命的辉煌,为世界文学留下了《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皇皇巨著。这本书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此前未经披露过的史料,比如,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亡原因,此前一直流行的说法是“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但在本书中,他的后人回忆说,陀氏是被打死的:“农民在搞一件什么事情没搞好,也可能仅仅是父亲觉得搞糟了,他冒火了,开始大声呵斥他们。其中一个农民,比较粗鲁,拿脏话破口大骂,回击父亲的吼叫。接着,他骂了脏话又害怕后果严重,便吆喝道:‘伙计们,揍死他!’这一声吆喝,为数达十五人的农民,一拥而上,自然顷刻之间就把他打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人们把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荣耀,写下了许多回忆性的文章,为我们留住了这个伟大作家苦难而壮丽的一生。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伟大的人生,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唐宝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