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好书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10 14:47:33

掸去书上的微尘,一本一本将它们置于新买的书柜,然后如数家珍整整齐齐地码好,心头一阵释然。想想伴随了自己多年的好书终于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家”,心头又有几分欣然。

其实,这些书都是过去我在山西当兵时买的。1997年,为了追寻属于我的爱情,我从山西调到云南。而当时与爱情同等重要的当然是我这辛辛苦苦购置来的书。我舍不得将它们留在山西,于是便费尽周折打包了整整五麻袋寄到了昭通,光邮费就花去500多元。现在想来,虽然有点“孔夫子搬家”的味道,但却非常值得。

遥想当年在山西兵营的那些读书岁月,心头总会为自己伏案苦读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那时候,一书在手,如获至宝,或桌前、或床榻,高涨的阅读欲望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无数个日夜,有时忘记睡眠竟浑然不觉。也就是那段难忘的阅读岁月成就了我今天的梦想。由于书读多了,便萌生了写作的欲望。于是一篇一篇的稿件如雪片般投向报社编辑部。尽管也经历了退稿,甚至泥牛入海,但最终还是获得了编辑老师们的垂青。我的文章开始见诸报端,以至于后来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时候,从事写作的人和他的文字同样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一篇文章的发表总会引来不少读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叫“粉丝”)关注,因写作而滋生的荣耀感和自豪感好长一段时间都会包围着你挥之不去。就这样,在阅读的快感中,在写作的历练中,我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今天的一名记者。有时候想想,还真的是这些书籍改变了我的命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置身于今天这个充满着车水马龙、霓红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的世界,充斥着诱惑与功利的生活,让人们开始变得浮躁,过去的那种阅读情景再不会重现。今天的文人们已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物欲横流逼到了现实的边缘。读书,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百无聊赖时的一种消遣。

几日前,随意到城里的几家书店走了一圈,发现书店的清冷前所未有,让人有点不寒而栗。昔日书市的繁华与热闹早已一去不返,只留下一排排装满书籍的书橱静默垂立在那里,像一位被人遗忘了很久没人关照的年迈老者。问问书店的经营者,回答几乎如出一撤:这年头生意不好做。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书市的萧条?是网络、电视的冲击,还是人们日渐变得浮躁的心?我想两者都有吧。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美,对买书读书反倒淡漠了,那种饱含着强烈求知渴望、塑造自我丰富自我的读书行为,却是成了奢侈品。总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值得人去深刻反思。

也许,读书真的像有的人说的是需要条件的:我们不能要求三亩水田旱了一个月,天天靠车水去浇灌干旱庄稼的农民去读沈从文;我们不能要求想当翻译的小女孩,外语四级还不过关就去读鲁迅;我们更不能要求一个每天都要迎来送往的县长,放下工作而去读一本书……似乎,这都是可以成立也能够被别人接受的理由。但问题是,这不能成为一个人不去读书永远的理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忙,不可能永远都没时间。关键是有的人有了足够的时间,却不愿意补养思想与灵魂。他们宁愿打麻将、“斗地主”,“搞三陪”(陪吃、陪喝、陪玩),也不愿意去读书;他们宁愿下馆子,买衣服,就是不愿意买一本书。

一边是不愿意买书读书,一边却是正在贫血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几天前,我去采访一个会议,一位领导正襟危坐地在台上,照着别人给他写的稿子都读不通顺。其表达能力实在不敢恭维,让人听着就会打瞌睡。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已不是少数。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实则就是一个“知道分子”。新知识层出不穷,而不去读书的恶果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这才是时代真正的悲哀之处。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似乎离题了。最后还得要回归到“安置好书”这个主题上来。于我而言,藏书不是附庸风雅,藏书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在流光飞逝的岁月里,我会一本一本地把这些好书从书架上拿下来,然后继续在书海里畅游,享受阅读的快感与乐趣。不为别的,为的就是给自己不至于缺钙的“精神骨头”增添一点点硬度与韧度。(刘建忠)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七月半,与父书

下一篇:心灵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