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中秋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16 10:19:58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品饼赏月共度良宵,思念祈祷天各一方的亲友,因此,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在璨若群星的唐诗中便有诸多咏月佳篇。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一个“落”字,形象生动,仿佛那秋思随着明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寥寥数语便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里吟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月是故乡明”道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乡情结。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难怪不能不成为古人茶具上首选的内容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在中秋之夜想起被囚禁月宫的仙女嫦娥来,于是写下了此《嫦娥》诗,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寄托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与绵绵情思。

其实在唐代所有的墨客骚人中,咏月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应当首推诗仙李白。在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中,他唱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从此定格为一种文化符号,寄托着诗人浓浓的乡愁。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月下思亲情真意切的心绪可见一斑。此外,他还有“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等咏月佳句,千古传诵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唐诗里也有“怨月”诗。如徐凝的《忆扬州》一诗:“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末句中的“无赖”是无奈之意。诗人说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有幸独得其二。原来身处扬州的诗人中秋夜看到娇美的明月欣喜万分,情不自禁思念起自己的梦中情人——萧娘,但是因为他和“萧娘”天各一方,无缘相聚,故而将满腹怨恨记到明月头上。

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澄澈空灵的月光,边品尝甜美可口的月饼,边翻阅唐诗里的这些咏月佳篇,也别有一番情趣。(聂顺荣)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