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秋雨纷纷。在梦里,我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美丽而多情的才女——张爱玲。也只有在梦里,我才有资格说说关于她的梦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开始喜欢张爱玲,就因为她这种对爱情的姿态。试着慢慢阅读她的文章,她写的很多文字都像跳动的音符,扣人心弦。比如“生命像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再比如她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苍凉的诗。 她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她是浪漫的,但是却离不开世俗的需求。文字在她的笔下,真正有了生命,她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让你产生共鸣,但她不炫耀。“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读到时,内心是震撼的是共鸣的。 张爱玲是天才,这是大家公认的。无论是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还是在香港大学时的名列前茅。不管“那一类的努力。即没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她内心是惋惜的,不管那些关于她的一切文体记录是否尽数被烧毁。但对于我来说,即使仅仅知道这一点点,都引发了我对她仰望的姿态。 喜欢她,最初只因为她对爱情能“低到尘埃里,直至爱开出花朵”的姿态。慢慢从很多记载里了解她,认识她,知道了她的“名门之后,贵府小姐”的尊贵。也了解她极度不快乐的童年,父母的离异,父亲曾一度扬言要杀死她。她又逃到了母亲那儿,而母女后来也矛盾重重,使她感觉母亲那儿也没有温暖。 生活的痛苦增加了她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厚度。她的文章就此有了生命,让人产生共鸣。而与胡兰成的爱情,更增加了她对生活的那种悲剧感。 张与胡兰成的相识,缘于文人间的那种惺惺相惜。胡兰成读到张的《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对张充满好奇,并想尽一切办法要与其相识。张爱玲从不轻易见生人,胡兰成不死心,从门缝里塞进去一张纸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亲自去胡兰成的府邸见面。 是一见钟情吗?两人一见面,从胡兰成惊诧张不像个作家只像个未成熟的女学生,还问及张的收入,张爱玲几乎要起反感了。但,感觉真的好,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 次日,胡兰成回访张爱玲。以后,几乎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她跟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提上:“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他们恋爱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为之惋惜,可张爱玲在爱情面前是不世俗的,从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成一个爱她、懂她的男人 之后,胡离婚跟张爱玲结婚。“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段时间,也是张爱玲的创作高峰期,她陆续写出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 之后时局动荡,胡兰成去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胡兰成早预料两人之后可能很难在一起,以他大汉奸的身份,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可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然而,之后仅半年,胡兰成便与一个叫范秀美的女子以夫妻相称。张爱玲寻到温州,心中觉得凄然,感觉自己是“第三者”或是客人,心里万分委屈,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怎一个“伤”字了得?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这场雨,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心酸的尽头,再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之后到1947年,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一封信,并附上30万元分手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真的应了她写的“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其实,在张爱玲的心里是从未忘却过胡兰成的吧?只是接受不了爱情的不完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没有了完美那就放手。张爱玲在这场爱情里从始至终是个优雅的女子,没有在爱人背叛后大吵大闹大张旗鼓,只是冷静地把心酸放入心底。 她没有喋喋不休地做个爱情的讨债鬼,即使她付出全力来爱,即使在胡兰成颠沛流离中她时时拿自己的稿费去接济他,即使在胡兰成有了别的女人还千里迢迢去找他。她爱得惊天动地,转身的时候也是华美无比。 张爱玲从未对这一场爱恋说过只言片语,从未对胡兰成有什么不好的评价。其实像张爱玲似的女子,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个胡兰成,可谁能做到她这样的大度?“因为慈悲,所以懂得。”这是她对胡兰成说的话。也因为懂得,所以她心里才这么慈悲的吧? 所以,胡兰成的心里也是永远有她的吧?在其著书《今生今世》中的《民国女子》,点点滴滴记载着这段爱恋。 我在梦里辗转反侧,呓语连篇。 我无法做到妙笔生花,我的辞藻也很简单,但我认真地生活,努力做得更好。因为,我真的喜欢。(作者 那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