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演讲稿《敞开心扉,拥抱西语文学》开头写道:“写《百年孤独》的日子里,我做过许多梦。”都是些什么梦呢?作者没说。不过,应该都是好梦:出名?成功?高额版税?但作者就是没有梦到《百年孤独》首版就发行一百万册,之后又在多个国家一版再版。“如果把《百年孤独》的读者聚拢在一个国家,那里的人口排名能进全球前二十。” 一本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作家们一定很羡慕,我就很羡慕。可是如果我们了解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时的状况,恐怕就不仅仅是羡慕了。那些日子里,马尔克斯整天都坐在家里创作,“一分钱都不挣”,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梅塞德斯想办法。困难时他们走进了当铺,当了一些东西维持生活。更为辛酸的是,当他们去当梅塞德斯的首饰时,当铺的人告诉他们首饰“全是玻璃的”。 后来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梅塞德斯和房东协商,到六个月后一起付——9月是马尔克斯计划完稿的日子。8月初,作品完成了。马尔克斯和妻子到邮局去寄稿。糟糕!他们带的钱连邮寄费都不够,只好把书稿先寄一半给出版社。滑稽的是,慌乱中他们寄出的竟然是后半部。但好事依然来了,没等他们凑够作品前半部的邮寄费,出版社的文学总编弗朗西斯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前半部,给他们预支了稿费。灰暗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亮光。 人们往往只看见成功者的辉煌,可成功前的落魄和屈辱很少有人知道。马尔克斯如果不成功,恐怕也没有机会发表这篇演讲了,发表了也不会有几个人看。有人说马尔克斯是幸运的,我想不能轻易地用“幸运”二字来评价他。非凡的艺术才华才是他成功的绝对保证,而艰难时的坚持也是其成功不可少的条件。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曾长时间在黑暗中摸索、挣扎,有的临终也没有见到成功的亮光。凡高一生潦倒,靠弟弟的接济才得以生存;贝多芬贫困时恨不能“为了面包与金钱,多榨出点音乐来”。但不管条件如何恶劣,他们都没有停止艺术创造和追求。他们生命所绽放的艺术之花最终成为全人类精神生活的“亮光”。 就我而言,写了多年小东西,已经厌烦了,也有创作长篇的想法。不是我看不起小东西,小有小的价值。不过长篇巨制才有更多的包容——对叙事深度的包容,对作家多方面才华的包容。但窘困的处境,常使自己笼罩在焦虑惆怅的阴云中,无法松绑,没有底气,担心写不出惊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缺乏背水一战的牺牲精神,害怕失败使自己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为了向人类奉献伟大的艺术勇于牺牲自己的人。我以为,这是一个人是不是或想不想成为伟大的作家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我只是个写作者,而不是伟大的作家。 (王海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