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既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的开始,又是一年中春节宣告结束的尾巴,民间称“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历代文人墨客在这个象征着吉祥、如意、团圆的节日里吟诗作句,给后人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在古代元宵诗词中,有很多写元宵盛大赏灯活动的诗。象唐朝卢照邻《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晨。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元宵灯会图。同样是唐代,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鸟去,明月逐人来。”崔液有《上元看灯》:“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来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当时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元宵节赏灯的时候,也是古代男女青年相亲相爱、私下约会的良辰。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贞有一阙《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该词通过描写两次元夜约见情人的不同遭遇,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去年元宵的热闹场景,与恋人相约的甜蜜和缠绵,又写今年景依旧、人不见的失落和惆怅,作者从自身女性的角度,描写了那些能够冲破着封建礼教的藩篱,在元宵节的夜晚大胆地追寻自己爱情的可歌可泣的女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写出了元宵夜灯会的热闹,更写出了恋人相约观灯而失散又相聚的喜出望外,读来不禁使人粲然一笑。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传神之笔,却把男女之间冲破清规戒律,大胆相会、相爱的急切心态表现的曲折含蓄,淋漓尽致,令人余味无穷。 古代元宵节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龙灯、火把、火球、火雨等。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似乎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龙灯亦有由人舞弄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清人有《龙灯斗》一诗,记元宵夜舞龙灯盛况:“屈曲随人匹练斜,春灯影里动金蛇。烛龙神物传山海,浪说红云露爪牙。”(聂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