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诗歌创作 寻找诗歌智慧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07 11:49:14

——2011年滇西文学创作年会侧记

2011年云南省作家协会滇西创作年会于10月27日至31日在丽江市绿韵酒店举行,本次创作年会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办,丽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参会代表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保山市八个州市代表共122人。北京《诗刊》社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小雨女士、《文艺报》总编室主任、文学批评家徐忠志、云南省文联主席郑明,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副主席杨红昆、欧之德、鲁茸迪基,著名诗人雷平阳出席会议。承办方丽江市委副书记和炳寿出席会议并致辞。

2011年滇西文学创作年会主题是对滇西诗歌进行研讨,并对2009年至2010年期间滇西诗人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诗歌进行评比,总共有12首优秀诗歌作品入选本届滇西文学奖。迪庆藏族自治州获奖作品分别是纳西族诗人李志宏的《借宿》和傈僳族诗人李贵明的《原野的事物》,获奖人数名列承办方丽江市作协之后,滇西八州市第二。

迪庆藏族自治州文联阿布司南、扎西尼玛、高剑平、李贵明和藏学研究院丹正太为本届创作年会迪庆代表团成员,迪庆代表团在丽江市对《传承滇西诗歌的自由血统》一文进行了集体讨论并通过,最终决定由傈僳族诗人李贵明进行大会发言。迪庆代表团的发言对滇西少数民族诗歌精神、努力方向和存在的难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少数民族诗歌需要进一步对接传统的主张。各州市交流发言后,由杨红昆、黄尧、欧之德对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对迪庆代表团的交流内容和创作方向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

杨红昆认为,迪庆代表团的发言出乎他的意料,令人深思,理论探索有深度,说明迪庆诗歌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迪庆代表团提出的创作方向值得滇西诗人认真思考。

欧之德介绍了他参加四川绵阳诗人创作会议的情况,他说,诗人应该有独立的个性和思考精神,滇西乃至云南诗人整体比较谦逊,不像内地诗人那么狂放,各级作协组织应给诗人的创作和交流提供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黄尧认为,在迪庆生活的诗人,不得不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迪庆各族诗人要将母语创作和汉语创作作为诗歌创作的两驾马车,迪庆代表团有困惑,证明他们是在不断思考的。滇西诗人要正视困惑,面对困惑,甚至可以立足各民族优秀的表达方式和特殊语境,开辟汉语表达方式的革新。各级作协要重视母语创作方式的存在,遵照党的文艺路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作品。

28日,诗人李小雨、文学批评家徐忠志、诗人雷平阳分别作了演讲。

李小雨认为滇西文学创作年会坚持了24年,非常好,也很不容易,这表现了云南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没有想到云南拥有这么丰富的精神财富,只有在云南才能体会到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和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云南能把文化放在首位,是高瞻远瞩的举动,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她对中国诗坛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认为当下中国诗坛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数量惊人,诗歌活动丰富,诗歌载体多元化等方面。她说,作为诗歌数量,当下中国诗坛一年创作的总量超出《全唐诗》的总量。近年来诗歌活动有“中华诗歌传承研究”,“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长江杯”诗歌征文等。同时涌现了众多诗歌奖项,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等等。这些元素都对推动诗歌的高度繁荣和宽松自由奠定了环境基础。

她对传统媒介、网络媒介的诗歌写作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网络诗歌扩大了汉语的写作,对推动诗歌向前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网络诗歌也有不足的地方,最大的一点是网络写作强调了技巧性,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特殊性,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书写想象中的领域,而不一定深入现场,由此,技巧性写作容易脱离诗歌深入生活的本质。网络使诗歌变得无限可能,通过网络,谁都可以成为诗人。但是网络写作可能无法完成细节化的、有生活气息的、实在的诗歌方式,它缺少一种思想的力度,缺少一种生活的真实体验,她认为这是网络写作的问题。

她对诗歌草根化、平民化创作形式的倾向也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认为草根化和平民化扩大了诗歌的视野,使得诗歌的内容丰富起来。她认为新诗的形式并无定论,但是近年来出现一些模仿口语的诗歌,比如把一天从起床到睡觉的过程用不经过提炼的口语词组全部罗列一遍,认为就是口语诗歌了,还有一些散文化的诗歌,非常长,把生活的立体细节作为一种平面化的堆积。她认为诗歌语言高度精炼的标准和提炼的方式应该还是存在的。

诗歌有对社会对文化的综合性的纠正的功能,诗人的纠正和批判行为应该是通过诗人个体的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积淀和经验来进行综合批判和纠正,而不是轻的,浮躁的。谈到乡土诗歌,她认为当下中国乡村是一个迅速瓦解的过程,乡土是神灵的,城市是人的,人造的,钢筋和水泥的。诗人的土地经验少了,如何在回忆的经验和破碎的片段之中把握好表述的方式,可能要注重在细节化上下功夫。能否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诗意,是一个诗人的能力。

关于民族诗人写作,她认为,写诗都存在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诗人写作比汉族诗人困难,因为少数民族诗人汉语写作还存在一个语言转化的问题。她说:因为我对民族的东西了解的不多,就感觉到,当年的西部诗歌写作,总体感觉呈现出一种“集体英雄主义”,包括当年新疆“新边塞诗”,他们把人文、地理、自然、文化都浓缩在诗歌里进行呈现。但是由于云南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并有差异,可能与集体英雄主义写作还存在差异,西部苍凉的地理和独特的人文历史,本身就具有诗歌意境,诗本身就是表现生命本质的。滇西民族在经历了工业文明与原生态文化的大起大落之后,滇西诗人应该是正在找到诗歌智慧的人,希望你们不要轻易放弃你们自己民族的血脉的东西,因为你们的文化是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传承的。

关于滇西写作的具体方法,李小雨建议,诗歌应该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断代史,认为应该注重细节化,保持我们本民族的书写气质,可以尝试既有本土经验又有个人体验的独特的诗歌方式。

《文艺报》总编室主任、文学批评家徐忠志在演讲中认为,新世纪诗歌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网络时代的诗歌,网络诗歌并不是纯粹依托网络媒体流通的诗歌。他认为网络时代的诗歌,有时候觉得是最繁荣的时代,但是有时候翻遍网络,却找不到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他总体认为在经过世纪初的狂欢洗礼之后,中国当下诗歌由于逐渐沉淀而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著名诗人雷平阳在演讲中说:“我们面对的诗歌问题,或者说我们得到的诗歌的快乐,都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出发的地方是一样的,我们要到的地方也许也是一致的。前面的两位老师,从宏大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诗歌要去的,类似于天堂的地方。说到诗歌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跻身这个位置,就很能说明问题,我觉得打开窗子,外面是雪山、草原、金沙江,但是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房子里打开电灯,在屋子中谈论诗歌。我觉得诗歌应该在雪山下,或者在蓝天下,阳光下展开,我们无法像鲁迅一样在旷野上写作。我想说的是,工业文明或者后工业文明,把诗歌追逐得无路可逃。”

“我前几天在澳门大学演讲的时候,提到了江南。我说,当工业文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江南已经不存在了,江南只能到书本里面去寻找,到苏东坡的诗歌里去寻找。我们看到的江南比如说乌镇一带的河水,它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水,它是自来水,经过修饰和改造过的水,小河两岸也看不到青草,四周都是绿色的厂房。记得有一次谢友顺、我和于坚在一起,我和谢友顺故意问于坚:你的故乡在哪里?因为我和谢友顺还有一个概念上的故乡,然后于坚就显得很着急,是啊,我的故乡在哪里呢?当我们的故乡被一次又一次颠覆和重建之后,回头想想,我们记忆中的故乡还存在吗?”

诗人雷平阳在演讲中通过对精神故乡不断改变的事实的描述,表达了后工业文明和泛开发对区域文明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认为滇西乃至全国的诗人应该担当起审视时代,批判时代的使命,以推动人与自然,主流文化与区域文明的和谐统一发展。

28日晚,与会诗人在绿韵酒店举行了诗歌朗诵会。2012年滇西创作年会将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举行。(李贵明 阿布司南)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一路书香

下一篇:父亲的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