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迪庆:吉祥如意的地方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02 15:57:41

——世界的香格里拉欢迎您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有一片被誉为“东方伊甸园”的神秘乐土,她叫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全州国土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380米,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和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1万人。境内生活着26种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9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3%。

这里至今保存着完好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绚烂的人文景观,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   

生态香格里拉

迪庆是“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热点地区” 之一和“全国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17个关键地区” 之一,素有 “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花园”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全州50%以上的国土属于禁止开发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境内分布着全国20%的高等植物种类和25%的动物种类,有众多世界著名花卉、植物和珍稀动物,如银杏、红豆杉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滇金丝猴、黑颈鹤等近20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迪庆也是金沙江、澜沧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1985年,迪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全州84%的国土就位于这片区域内。

为守护好这方净土,州委、州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在全国首创“禁白”活动,先后出台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草原管理条例》等法规,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实施了以“三退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退人还山”)为标志的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引入“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绿色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物产业,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到2016年,建成了一个国家级、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5%,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文化香格里拉

自唐代吐蕃王朝打通了滇藏通道,开启了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起,多种民族就在这里聚居、多种宗教就在这里交汇。悠久的历史长河演绎着汉藏文化交汇变迁的历史,派生繁衍出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区域民族文化,被国际学术和文化界称为“藏彝民族文化走廊”和“茶马古道文化走廊”。

富足的文化资源,使迪庆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州委、州政府“文化兴州”战略引领下,通过加大文化投入、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各种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百花齐放,在传承与保护中,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步显现,文化旅游和文化产品成为了迪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临失传风险的民间文学、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逐步得到发扬光大,藏医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枯木逢春、重现生机。德钦茨中天主教堂、维西康普寿国寺等一批古建筑迈进国家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行列,东巴造纸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挖掘,尼西土陶、奔子栏木碗等一批深藏在民间的工艺得到开发,一批广受欢迎的歌舞剧目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大美香格里拉

皑皑绵延的雪山、秀美如茵的草场、郁郁葱葱的森林、宁静清冽的湖泊、纵横奔放的江河……踏足迪庆这片净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雄奇壮美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是全球唯一从来没有人登顶的山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雪山脚下珍藏着大自然亿万年精心雕琢的奇迹——明永冰川,这是世界上独有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海洋性的现代冰川。哈巴雪山、白茫雪山等一座座雪山遥相守望,姿态万千、险峻奇绝。“高原明珠”碧塔海、“候鸟天堂”纳帕海,以及无数高原湖泊点缀于丛林草甸间,让这片秘土更添了一份瑰丽。这里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魅力无穷的澜沧江峡谷、闻名遐迩的虎跳峡,有“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白马雪山高山杜鹃花林,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等一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

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征,形成了香格里拉“无夏”的特殊气候,春、秋、冬循环交替,景致各不相同。春来树木苍翠、百花竞放,可以到依拉草原踏青、到小中甸杜鹃花海看花;秋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可以到丛林探险、到群峰登山;冬临白雪皑皑,可以到梅里朝圣、到郊外赏雪。

迪庆的景与美,数之不完、述之不尽,可谓一步一景、一处一景,出门便是景、入眼皆是美。


和谐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核心内涵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以及人的精神世界平和适度。千百年来,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思想早已在每个迪庆儿女的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各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香格里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契合,奠定了迪庆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基石。

迪庆在全国藏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区“门户”的特点决定了迪庆始终处在反分裂、分渗透的最前沿。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实施“和谐安州”战略,全面加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等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系列活动和 “法律知识七进”系列活动,加大对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法制教育。用发展的事实、用民生改善的事实,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迪庆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全州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发展香格里拉

1950年,迪庆解放,各族儿女翻身变为主人。1957年9月13日,自治州正式成立。高僧大德松谋•昂翁洛桑丹增嘉措活佛当选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首任州长,并为自治州取名为迪庆,寓意为“吉祥如意之福地”。60年来,迪庆各族儿女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阳光雨露,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滇西北主要林区,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是迪庆经济的支柱,相关产业占全州财政收入70%以上。1998年,国家对“两江”流域天然林全面禁伐后,迪庆 “木头财政”难以为继。州委、州政府顺势而为,实施“倒逼”式改革,结合迪庆资源富集的优势,确立了“产业强州”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为主的四大产业,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香格里拉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持续升温;依托富集的生物资源,建设特色优质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成了十余个特色生产加工区域,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依托充沛的水利资源,水电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金沙江梨园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里底、乌弄龙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依托巨量的矿产资源,矿产品加工能力和生产效益稳步上升。

新路子催生了新速度。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在“讲政治、立生态、优产业、兴旅游、惠民生、促和谐、强党建”治州思路引领下,经济社会形成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局面。2016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5亿元,是1957年的1420倍,同比增速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3位、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首位。今天的迪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圆梦香格里拉

60年岁月如歌。回顾迪庆的改革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挑战中实现了跨越、在艰辛中铸就了辉煌。各族儿女用万众一心、携手奋进的斗志,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幸福图景;用“跟党走、重团结、促和谐、奔小康”的精气神,绘制了一幅现代文明与传统民族文化共生共存、工业元素与传统生产方式相伴相生、自然景观和新型城镇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温暖的阳光洒满香格里拉,祝福的声音响彻雪域高原。在自治州迎来60岁生日之际,41万各族儿女用绽放的笑容,流露着发展带来的喜悦;用热情的锅庄,表达着幸福思源、脱贫感恩的心声;用嘹亮的歌声,抒发着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

展望明天,迪庆各族儿女在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藏区工作原则,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共同开启建设幸福迪庆的伟大征程,携手书写中国梦迪庆新篇章!

责任编辑: